黃金再現急速跳水行情!
10月21日晚間,金銀價格直線跳水。其中,現貨黃金盤中跌幅超過5%,創2020年8月以來最大日內跌幅,并跌破4130美元/盎司;現貨白銀跌勢更大,盤中跌超7%并跌破49美元/盎司。
分析人士指出,資金獲利回調是引發此次跳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解,導致避險需求下降,也壓制了金銀價格。而美元指數的走強,也使貴金屬對大多數買家來說變得更加昂貴。
此外,俄烏局勢的變化,也讓黃金市場出現較大變數。據新華社報道,法國總統府10月21日發布一份多名歐洲領導人關于烏克蘭問題的聯合聲明,稱“強烈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即俄羅斯與烏克蘭立即停火,以當前戰線作為談判起點。聲明寫道:“我們依然堅持這一原則:國際邊界不得通過武力改變。”聲明稱,將加大對俄羅斯施壓,持續支持烏克蘭。為此,聯署這則聲明的歐洲領導人正在制定方案,將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支援烏克蘭。他們將于本周晚些時候舉行相關會議。
金銀價格大幅跳水
最近幾天,黃金和白銀的價格劇烈波動。上周四(10月16日),現貨黃金價格大漲近3%并突破4300美元/盎司,現貨白銀漲超2%并站上54美元/盎司,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上周五(10月17日)盤中,現貨黃金突破4380美元/盎司的新高后跳水,最終收跌1.73%報4251美元/盎司,現貨白銀當天收盤大跌超4%報51.86美元/盎司;本周一(10月20日),現貨黃金再度大漲超2%,盤中最高觸及4381.48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同日,現貨白銀漲1%。
今日(10月21日)盤中,金銀價格再度大跳水。現貨黃金盤中跌幅超過5%,并跌破4130美元/盎司,較當日高點下跌超230美元;現貨白銀盤中跌近8%,并跌破49美元/盎司。截至22:30,現貨黃金下跌5.30%報4124美元/盎司,現貨白銀下跌7.74%報48.33美元/盎司。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獲利回吐和貿易緊張局勢緩和,黃金價格從歷史高點附近下跌。另外,美國政府“停擺”有望結束的消息,也使得市場避險需求減弱。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本周一表示,美國政府的關門危機“很可能在本周內結束”。他同時警告稱,如果僵局仍未打破,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采取“更強硬的措施”,迫使民主黨方面作出妥協。
“現在出現了一個契機,本周可能會迅速出現突破。”哈塞特說,“溫和派民主黨人會向前推進,促成政府重新開門,之后我們就可以在正常程序下,就他們想要的政策進行談判。”哈塞特補充道:“我認為,這場由民主黨人舒默造成的關門,可能會在本周結束。但如果沒有結束,我認為白宮將不得不與預算主管Russell Vought一道,認真考慮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讓他們回到談判桌上來。”
中場休息還是下跌開始?
今年以來,在地緣政治與貿易緊張局勢、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以及各國央行購金和ETF資金持續流入等因素的支撐下,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價格一路上漲。年初以來,截至10月21日22:30,現貨黃金的累計漲幅超過57%,現貨白銀的漲幅超過67%。
WisdomTree大宗商品策略師Nitesh Shah表示:“金價仍將大幅上漲,但當前上漲速度有點激進。因此,每次達到新高時,都會出現回調。”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說:“在我看來,仍有許多市場參與者沒有參與(黃金)反彈,如果價格下跌,他們希望獲得敞口,暫時限制下跌。”
澳新銀行分析師認為,盡管投資者對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信心有所增強,但當金價下跌時,投資者仍會繼續買入。這是因為推動金價上漲的潛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分析師表示,這些因素會推動金價在2026年創下新高。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策略師Sagar Khandelwal表示,政治與貿易不確定性升溫驅動黃金近期走勢,疊加實際利率下行、美元走弱、政府債務攀升及地緣動蕩,金價或升至4700美元/盎司,且金礦股表現將更優。
匯豐銀行近日在一份大宗商品展望報告中表示,黃金的上漲動能有望持續至2026年,其背后動力包括各國央行的強勁購金、美國持續的財政擔憂以及進一步貨幣寬松的預期,目標價為5000美元/盎司。
上述報告強調,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是推動黃金需求的重要因素。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將黃金視為對沖債務可持續性風險和美元潛在走弱的工具。匯豐銀行還預計,央行購金需求將保持在高位,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的持續買入構成關鍵支撐。不過,匯豐也警告稱,如果美聯儲降息次數少于市場預期,黃金的上漲軌跡可能面臨阻力。
光大證券表示,長期來看,看多黃金的大邏輯并未發生改變。該券商指出,美債償付風險和美元購買力下降的問題仍然存在。在美國進入流動性寬松周期后,財政赤字貨幣化將再次打開美國債務擴張空間。黃金作為超主權貨幣,將繼續成為對抗以美元為代表的信用貨幣走弱的最佳選擇。
“當前背景與20世紀70年代黃金牛市有較強的相似性,同樣也源于美元流動性泛濫、美聯儲獨立性喪失,最終導致‘美元信仰’崩塌。回顧歷史,我們還處在美元信用破裂的初期,類似于20世紀60年代,各國央行基于對美元貶值擔憂和地緣局勢的不確定性,開始增持黃金、減持美元資產。但私人投資者對于美元的不信任投票仍處在初期。在美國財政赤字難減、未來貨幣紀律松動、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20世紀70年代美元貶值、高通脹的問題可能會再度重現,未來黃金行情的演繹仍然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光大證券在研報中寫道。
排版:汪云鵬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