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融合高端制造、現代服務、休閑旅游與消費升級的綜合性產業,游艇經濟有望成為我國提振消費潛力的新增長點。
近日,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游艇經濟蘊含著萬億級消費潛力,其發展不僅能直接催生龐大的消費市場,更能通過產業聯動效應,帶動上下游多個領域協同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但當前仍面臨多重發展瓶頸,亟需通過深化制度改革與借鑒國際經驗實現破局。
游艇經濟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能夠撬動規??捎^的服務消費市場成為共識。
沈建光指出,游艇產業具備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消費屬性,形成了涵蓋租賃、管理、維修保養、船員培訓、金融保險、法律咨詢,以及延伸出的旅游、餐飲、購物等領域的完整服務消費鏈條。從國際數據來看,美國游艇經濟年產值達2300億美元(約合1.6萬億元人民幣),創造81萬個就業崗位;意大利游艇產業貢獻全國13%的貿易順差,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而我國游艇服務消費市場尚未充分開發,增長空間極為廣闊。
游艇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顯著,能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沈建光表示,在旅游領域,游艇旅游可串聯起沿海及內陸水域的景點資源,打造海釣、海島度假等特色產品,帶動沿線酒店、餐飲、民宿等業態發展,海南、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積極布局,有望重塑國內休閑旅游格局。
在高端制造領域,游艇制造對精細化、智能化、環保性的高要求,與我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高度契合。發展新能源、智能游艇,不僅能助力我國在全球游艇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還能帶動復合材料、智能控制系統等上下游產業的技術迭代與產能擴張,培育新質生產力。
此外,游艇經濟還能催生船員培訓、海事教育等專業服務需求,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同時倒逼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升級,形成“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消費升級”的良性循環。
“當前部分具體政策對游艇產業發展形成了明顯制約,例如多數地區實行的‘游艇載客量不超過12人’的規定,直接限制了大型游艇的研發制造。盡管海南已率先突破這一限制,將載客上限調整至26人,但該政策僅適用于海南一地,尚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鄙蚪ü鈱ψC券時報記者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我國游艇經濟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核心堵點突出:水域航行存在“無處可去”的壁壘,休閑航道不足且審批復雜;管理機制“政出多門”,十余個部門分管卻缺乏統一牽頭協調機構;法規體系套用商業船舶標準,與游艇休閑屬性不匹配;市場定位偏于精英化,大眾化商業模式滯后;核心區域配套設施受環保限制,導致“船開難修”的困境。
針對這些問題,沈建光結合國際經驗提出系統性破局建議:水域規劃上借鑒歐美經驗,合理劃定休閑航道,簡化跨區域和國際航行審批,構建一體化通航網絡;管理機制方面設立專門牽頭部門,統籌制定產業戰略,厘清各部門職責,推動政策與標準統一;法規體系建立差異化監管模式,參考歐洲“休閑艇指令”,優化檢驗流程與資質認證,因地制宜調整乘員限制;市場發展層面打破“精英專屬”的固有認知,推廣大眾化租賃模式,打造特色場景消費鏈;配套設施建設可學習德國產業園區的集中環保處理模式,在核心區域建設綠色維修基地,實現維修服務本地化。
“激活游艇經濟無需大量財政投入,當前市場需求仍被壓制,關鍵在于破除政策障礙、優化制度環境?!鄙蚪ü鈴娬{,“‘十五五’期間是我國游艇經濟發展的關鍵窗口期,若能針對性解決上述問題,有望快速釋放萬億級消費潛力?!彼硎荆磥黼S著游艇產業與油輪、貨輪產業齊頭并進,將推動高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