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旅、醫療等服務消費場景已經率先邁向“智能新時代”。
走進醫院,智能導檢系統實時顯示院內信息、通過算法推薦就診者有序檢查,住院患者能用智能床旁邊的交互終端便捷查詢費用和電子病歷,甚至還能在線點餐、調控燈光亮度和室內溫度。而在智慧藥房,機器人在狹窄的空間內“接力”將藥品運輸到發藥機,機械臂快速按處方取藥……
這種以前在科幻大片里才能看到的場景正在走進現實,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術正在深入服務消費的各個場景,帶來消費新體驗。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明確提出拓展數字服務消費,鼓勵電商平臺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服務消費場景,開展“人工智能+消費”典型應用案例推薦,持續打造信息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政策的春風激蕩起層層漣漪,標志著服務消費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將從企業自發探索走向政策有力牽引的新階段。
服務消費邁向智能新時代
什么是數字服務消費?指的是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用于服務消費場景,比如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旅游景區、休閑街區和醫療衛生等場景都是拓展數字服務消費的探索。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拓展數字服務消費,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服務消費,不僅是當前經濟轉型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動消費升級的明確路徑。”
記者了解到,目前文旅、醫療等服務消費場景已經率先邁向“智能新時代”。
在文旅領域,今年9月,全國首個省級文旅大模型“博觀”正式發布,該大模型由陜文投集團與華為合作打造。基于“博觀”大模型打造的“文旅出行智能助手”,可以讓游客通過“游陜西”平臺獲得AI伴游助手,包括以秦嶺棕色大熊貓“七仔”為原型的導游“小七”等。這些AI伴游助手不僅能推薦旅游景點,還能根據出行人數、預算和旅游偏好等幫游客規劃行程,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為陜西文旅增加了獨特的智能元素。
在醫療領域,以狄耐克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推動智慧醫院的建設。狄耐克董事長繆國棟稱,近幾年狄耐克智慧醫院已成為醫療智能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他表示:“我們的智慧醫院產品線以智慧病房和智慧門診建設為核心,產品覆蓋醫護對講、ICU探視、智能床旁交互、護士站交互白板、分診排隊叫號、多媒體信息發布、智能門禁管理及物流機器人等系統,已成功助力2000多家醫院及醫療服務機構完成智慧化升級。”
繆國棟認為,智慧醫院等數字服務消費場景應用具有廣闊市場空間。余豐慧表示,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空間巨大。
AI重塑線上線下消費競爭力
《措施》提到,開展“人工智能+消費”典型應用案例推薦。目前,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線上和線下各消費環節刮起效率提升的“風暴”。
在線上場景,AI技術正重塑電商平臺商家的服務能力。“我們是賣服飾配件的商家,包括帽子、手套、圍巾等,已經把產品賣到了全球各地,每年商品交易總額(GMV)約250萬元到300萬元。因為是做跨境平臺,對圖片有一定要求,需要用到國外模特的照片,請真人模特拍攝對我們來說成本較高,而美圖設計室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家跨境電商商家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線下,AI技術也在重構消費服務場景。如今許多食堂已用上了智能零售結算臺,只需把餐盤放到識別區,點了什么菜、要付多少錢就能“秒級確認”,高效完成收銀工作。
該智能零售結算臺背后的深圳市銀歌云技術有限公司表示:“我們依托百度飛槳AI能力打造的線下智能零售系統可以大幅提高餐飲業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前人力結算一分鐘平均處理兩單,我們的結算臺一分鐘可以處理10單到15單。”
今天,“數字服務消費”早已超越了早期線上預約、線上支付的范疇,而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對消費和服務產業鏈進行全方位的效率重塑。
仍面臨信任度和成熟度制約
不過,進一步拓展數字服務消費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消費者信任度和技術成熟度兩方面。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消費者信任度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突出,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使用的擔憂可能會限制技術推廣。”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認為,不僅數據泄露風險會影響消費者信任度,數字服務消費在技術成熟度上也有提升空間,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在某些場景下可能還不夠穩定,這會影響用戶體驗。
“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研發和創新,尤其是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要推動技術標準化與數據安全立法,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同時也應促進跨界合作,推動科技企業和傳統服務業合作開發更多服務消費場景,如智能家居、虛擬旅游等。”付一夫表示。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