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來,生豬期現價格連連下探,均已觸及年內低位。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10月第1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2.9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8%,同比下跌29.5%。期貨方面,近月合約2511價格已逼近11000元/噸的關口,主力合約2601價格10月以來的跌幅超9%。
“在長假期間,生豬現貨價格快速回落,部分區域回落幅度接近1元/公斤,另有部分區域跌破11元/公斤大關,這使得近月期貨價格也不得不向11000元/噸的水平靠攏。”中信建投期貨養殖分析師魏鑫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據一德期貨生鮮畜牧產業分析師侯曉瑞介紹,假期之后豬價下跌明顯,尤其在價格跌破12元/公斤后有明顯加速跡象,部分養殖戶有恐慌出欄動作,豬價當前圍繞11元/公斤震蕩為主。
“近期豬價的表現表明生豬行業產能增長超出市場預期,且由于前期行業長期處于盈利狀態,母豬產能無法有效去化,未來一段時間生豬產能或仍過剩,即使有冬季需求提振,豬價也難走出獨立上漲行情。”侯曉瑞說。
侯曉瑞表示,隨著現貨價格跌破現金流成本,期貨盤面contango結構深化,其中近月合約價格跟隨現貨價格跌至現金流成本附近,供應增長超預期以及產能去化不及預期下,遠月合約估值重心下移,期現價格雙雙創下近年來新低。
魏鑫同樣認為,生豬期現價格的深跌反映出市場現實和預期都重新進行了調整。目前,生豬市場供應充足,生豬出欄量較大,導致企業需要承受一定時間的虧損,這在周期性行業中屬于正常現象。
事實上,自9月生豬價格逐步下行以來,生豬行業已經出現了從盈利到虧損的根本性利潤變化,養殖積極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不過,魏鑫表示,由于目前處于虧損初期,養殖端節奏變化不大,相對的低價還可以限制部分投機性養殖,減少市場波動。
“具體看,9月下旬后行業面臨仔豬及育肥豬雙虧的局面,淘汰母豬的情緒有所增加,產能去化速度較前期有所提升,但超預期去產能現象還未發生。短期看,9月至今,出欄體重仍處于環比增長態勢,豬價的大幅下跌也未使得短期產能明顯出清,前期的恐慌出欄可能主要集中在無法繼續壓欄的大體重豬上。因此,在需求未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短期豬價反彈力度有限,但繼續大幅下跌并維持在現金流成本以下在較長時間內也難看到,因為短期出欄壓力小幅緩解后,養殖端只要不出現恐慌性拋售,生豬價格或維持底部震蕩為主。”侯曉瑞說。
記者注意到,自5月底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已四度召開產能調控座談會,政策力度逐漸加碼,如6月農業農村部會議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國調減能繁母豬100萬頭,9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生豬產能調控企業座談會,進一步落實產能調控要求。
當前,行業對此的落實情況如何?對此,魏鑫介紹說,從相關報道和上市企業財務報表上看,企業產能調節的執行程度有所不同,部分頭部企業確實實現了能繁母豬的調減,但更多的企業處于小幅調整或維持觀望的狀態。從數據上看,目前的能繁母豬數量下降有限,距離100萬頭的減少量還有一定距離,預計至少需要半年的去化時間。
“行業頭部企業如牧原股份等積極響應號召,母豬存欄高位回落,但由于前期養殖利潤尚可,9月下旬后行業才面臨仔豬及育肥豬雙虧的局面,因此中小型場產能去化不明顯,甚至部分企業仍有增產現象,導致全行業母豬產能去化不及預期。但若后期養殖延續虧損,或能看到行業明顯的去產能動作。”侯曉瑞表示。
談及未來的供需格局變化及豬價走勢,侯曉瑞表示,若10月開始母豬產能明顯去化,對應2026年8月后育肥豬產能下降,若養殖端提前出現降重拋售現象,時間可能提前1~2個月,因此2026年6月前生豬供應或長期面臨過剩的局面,其間豬價波動取決于養殖端出欄的節奏變化。春節前后的豬價預計呈現“蹺蹺板”行情,估值高點難超14元/公斤,低點取決于市場情緒變化,若無恐慌性出欄,現貨價格亦難大面積跌破10元/公斤。
魏鑫認為,從產能的角度看,生豬價格目前處于底部震蕩期,甚至還有繼續創新低的可能;短期看,需求暫未進入節日備貨范圍,供應壓力持續,價格壓制力量比較明確;中長期需要關注儲備、凍品等外部影響,但目前能夠看到的產能影響范圍內,豬價很難有明顯起色。
“中期看,通過反映仔豬供應和需求的領先指標判斷,豬價在未來3個月或繼續承壓。近年來隨著規模化養殖推動專業分工加速,大規模養殖主體在前端環節的占比大幅提升,中小規模主體更多地從事下游育肥環節,基礎產能波動趨緩而生產效率影響凸顯,仔豬供需對豬價的指引明顯加強。長期看,基于生豬基本面周期推演,2025年生豬養殖行業已進入壓力期,本輪壓力期持續的時間以及跌幅遠未達到歷史平均水平,未來道阻且長。但今年政府對引導物價合理回升極為重視,5月下旬已啟動生豬行業降重去產能,政策調控的持續性可能會縮短此次壓力期持續的時間,進而減緩豬價的下跌幅度。”正信期貨高級分析師李莉表示。
責任編輯:史海山 審核: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