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創無限,智鏈未來”為主題的第八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科交會”)10月15日至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舉行。主題展區規模逾1萬平方米,現場設置長三角合作城市專區、長三角國創中心專區、長三角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區、長三角前沿科技示范展區、長三角科技生態展區五大展區,匯聚超千項前沿成果。
今年以來,依托長三角科交會平臺,長三角多城市以“揭榜掛帥”形式,廣泛對接企業技術需求680余項,搭起企業“出題”、政府“接題”、高校院所“答題”的直通橋。記者在科交會現場發現,一批科技服務機構持續挖掘、對接企業技術需求、服務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為產業需求端、科技供給端架起了全天候的“互聯快線”。
服務區域協同創新
開幕式上先后發布了長三角“揭榜掛帥”技術需求榜單、長三角高校院所前沿成果、長三角科技成果市場轉化信息以及第八屆長三角科交會同期活動。據介紹,歷經七載積淀,長三角科交會已服務超4000家次高校院所、科技企業,通過近400場專業論壇、路演對接等活動,累計帶動科技成果轉化金額超17億元,成為了覆蓋長三角41個城市的科技創新品牌。
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肖文高在致辭中表示,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熱土。自2018年嘉定與長三角兄弟城市共同舉辦長三角科交會以來,科交會越辦越好,“朋友圈”越做越大,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已成為服務區域協同創新的金字招牌、促成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深化兄弟城市合作的橋梁紐帶。
開幕式現場,第三屆嘉定區未來產業顛覆性技術大賽頒獎儀式舉行。聚焦未來產業培育與發展,“以賽促創、以賽促轉、以賽聚才”一直是嘉定區致力推動顛覆性技術落地轉化的重要舉措。今年,大賽經過五個月的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兼具技術創新性與市場成熟度的22個項目,其中金獎5項、銀獎6項及銅獎11項,面向AI光子加速的高性能集成光子芯片、低空融合通信智能終端等一批高質量創新成果脫穎而出,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聚焦前沿光電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優質項目孵化,一院地協同的戰略樞紐平臺——上海“羲和光谷”孵化器正式揭牌。該孵化器將發揮嘉定獨特的科技資源優勢,基于“上光系”科創產業孵化能力,將上海及長三角優質的科創資源引入嘉定,為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質動能。
記者獲悉,上海“羲和光谷”孵化器將打造“創新—創業—創投”一體化的“根據地式”孵化器。其中,擬設立超3億元的(天使)創投基金,由上海市未來產業基金出資1億元,擬組建的嘉定區未來產業基金出資1億元,社會募資1億元。
匯集千余項科技成果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記者注意到,本屆科交會進一步匯聚長三角高校院所在先進材料、智能制造、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未來交通等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千余項科技成果,構建長三角科技界、產業界交往、交融的重要平臺。
醫療賽道從“有創”到“無創”正成為全球趨勢。圍繞傳統手術創傷大、放化療副作用顯著等難題,中惠醫療帶來了國內首款獲批上市的相控陣列聚焦超聲無創治療平臺,將助力腫瘤治療從“有創開刀”邁向“精準智能無創”。
中惠醫療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該項目平臺有望覆蓋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的廣泛市場需求,預計裝機超1000臺,產值有望突破150億元。這一項核心技術將有力促進醫保降本和醫院效能躍升,日治療量可以提升4倍、釋放手術室資源。
長三角國智(上海)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高危兒腦癱早期預測AI輔助系統、基于多模態PSG數據的睡眠AI智能分析系統等多款創新產業。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高危兒腦癱早期預測AI輔助系統通過基于骨架識別的機器學習技術,對高危兒全身運動視頻進行連續、客觀、定量的分析與分類,生成標準化AI評估報告,并可輔助醫師制定早期干預方案。
“系統通過數據圖表直觀呈現評估病例數量、AI與醫生評估結果統計等信息,為臨床影像評估提供數據化決策支持。”該工作人員說,模型的整體準確率達93.1%,敏感度達94%,能夠為高危兒腦癱早期篩查和干預提供可靠、科學的技術支持。
展區現場,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展臺聚焦醫療、環保、新能源等領域,10余項技術成果成關注焦點。
醫療領域,杜建忠團隊“集中抗菌高分子抗菌”策略破解細菌耐藥難題,先后開發的一系列高分子抗菌材料在骨感染治療、牙周炎治療、糖尿病潰瘍治療和骨植入體抗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環保領域,王志偉團隊MemPLUS技術可讓報廢的有機膜進行再生利用,延長壽命2年以上,抗污染性能提升2—3倍,為用戶節省50%—89%的膜成本。新能源領域,濟美動力氫能燃料電池已經與中集集團、雅迪電動車等單位開展合作,產品應用于高性能大載重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氫燃料電池電動船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