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盤”、漲價、兩三天內成交……這些樓市上行期才會見到的字眼,近來卻出現在了海南市場上。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小長假里,盡管有臺風的影響,海口、三亞仍有多個樓盤表現活躍,諸多項目來訪量突破百組;大華旗下位于三亞的一熱門項目來訪量甚至超過800組,成為國慶最擠的售樓部之一……?
據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數據,10月1~7日,全省商品房網簽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2%,銷售金額同比大幅增長115%。將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海南樓市的購買力正在慢慢回歸,今年前8個月,海南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均呈現增長態勢。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提到,當前海南市場的成交表現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一方面是封關政策帶來的利好預期,另一方面亦是供應變化帶來的結構性上漲,長遠來看,市場信心的恢復最終仍需依賴整體經濟的回暖。
樓市已持續多個月好轉
在樓市逐步修復的進程中,每個“日光盤”都是一劑強心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引人注目的海口市場,近來就出現了這樣的熱門項目。
9月底,中海·南海叁號院入市,開盤推出168套洋房,當日即售罄,單日收金10億元。不只是賣得快,這個項目備案價也刷新了海口的天花板,均價突破3萬元/平方米,其中部分房源的備案價更是達到了4萬元/平方米以上。
島內另一熱點城市三亞同樣有項目表現突出。招商蛇口旗下一項目位于崖州灣,自開放以來累計吸引了超3500組客戶與業內同行到訪,在6月下旬首開時去化率達97%,成交近260套房源,是2025年以來三亞首開去化套數最多的項目。
這并不是個例。一家主營文旅地產的開發商內部人士提及,9月以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目的性非常強的客戶,他們帶著錢來,成交周期只有兩三天,“海南9月明顯好起來了”。
在海南從事房地產行業已有8年時間的柳潔(化名),目前是一家TOP10房企的海南市場負責人。她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以前只有冬天北方人愿意來三亞避寒,但現在夏天也有很多北方人更愿意來了,因為他們發現三亞比內地很多地方都涼快。”這個暑假就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親子游,推動了不少成交。
柳潔表示,8月原本是市場淡季,“一個月不賣房都很正常”,但今年有項目一個月賣了20多套房,“明顯好起來了”。
整體的成交數據也反映出當前市場逐步企穩的趨勢。據海南省統計局披露,今年前8個月,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91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9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0.6%、9.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金額達到926億元,同比增幅達17%。
房價方面來看,根據海南省統計局披露的數據粗略計算,8月份,三亞房價約為3.88萬元/平方米,創下近年來的最高值;海口的8月單月房價也達到了1.25萬元/平方米的水平,是近半年來的最佳表現。
國慶期間,海口、三亞兩個城市更是引領全省上漲。據海南當地第三方機構錦城咨詢統計,全省TOP15項目累計成交金額12.58億元,同比增長超9%,其中三亞上榜項目占47%,海口占40%。
不僅是購房者,各大開發商也在加大力度布局海南市場,既有保利、招商蛇口、大華等開發商,亦有遼寧方大、陜西鑫陽等實業公司跨界而來。
在海口,來自內蒙古的北方時代控股以超5300萬元、溢價58%拿下一宗宅地;在陵水,港企海南希格納斯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歷經120輪競爭、溢價260%拿下了一宗文旅地塊;在三亞,遼寧方大斥資約28億元摘得海棠灣五宗地塊……僅以三亞為例,在6-8月里,土地成交總金額超95億元,超過去年三亞財政收入的六成。
政策紅利釋放
促使這股購買力在當前集中向海南回歸的背后,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即將到來的自貿港封關。
今年7月下旬,國新辦發布會宣布海南自貿港封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屆時海南將成為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貨物進出口管理制度。
克而瑞指出,長期以來,海南的經濟支柱是旅游業、房地產業和熱帶農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 。即使擁有經濟特區和國際旅游島的政策加持,海南的GDP總量仍未能突破萬億,排在全國倒數第四。如今,隨著自貿港政策的全面落地,當地產業有望借此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海南省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路告訴記者,自貿港封關將通過“零關稅、低稅率”等制度紅利,持續提升海南的資產價值和吸引力,為樓市構筑堅實的價值基礎。
據克而瑞數據,受2025年封關預期的影響,包括三亞、儋州等在內的海南城市,需求側迎來了新的增長點,如三亞在2024年交易量延續高位的基礎上,2025年上半年三亞商品住宅成交增幅接近5成。海口、三亞在投資前景榜上的排名亦提升了11位、28位,海南的投資價值凸顯。
但多位受訪業內人士也提及,政策預期給樓市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而產業培育及人口導入均需較長時間,難以一蹴而就地改變市場基本面。王路表示,封關對樓市的拉動效應將是溫和且漸進的,而非立竿見影的刺激,市場仍有較為明顯的分化。
據柳潔觀察,海南和全國其他城市的相似之處就是市場的兩極分化,項目位置好、資源好、景色好,開發商本身也比較靠譜,只要價格在客戶承受范圍內,都會有人買單,但若項目質素稍差,降價也難以吸引到客戶買單。
例如相對更偏內生型需求的海口,購房群體如公務員、企業主、高管等的改善需求集中于核心區,更看重學區、交通及開發商品牌,疊加二手房沖擊和安居房的供應,當地少量學區盤、核心區改善盤目前去化比較亮眼,而大部分項目仍然處于以價換量階段。
“三亞跟全國其他城市都有很大的不同。”柳潔表示,它是一個典型的外生型市場,面向全國游客,9成以上的購房者是外地客戶,其中大約6成每年在三亞居住時間不到一個月,這些客戶的消費力強,財富韌性較強,對品質也要求“六邊形”,“對于看上的項目,成交周期也會很短”。這樣的一座旅游外生型城市,在旺季時可以做到全天候接待客戶。
這也是近來三亞和海口的成交量價有明顯提升的關鍵因素。柳潔提及,以前海口、三亞供應的土地多偏城郊、城市邊緣板塊,相應地房價也會偏低,而近兩年來,尤其三亞集中出讓了一批市中心地塊,包括海棠灣核心區等,這部分項目的入市也就帶來了價格的相應提升,更多地體現的是地塊本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