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億元到3000億元市場規模,從新發指數到A股核心寬基,對于中證A500指數而言,實現這一切僅需一年時間。
作為新“國九條”后發布的第一只核心寬基指數,2024年9月23日,中證A500指數正式發布。而早在同年9月5日,華泰柏瑞、嘉實、摩根資產管理、景順長城、富國、招商、南方、泰康、銀華等10家基金公司上報了首批中證A500ETF。
同年10月15日,首批中證A500ETF正式上市。同時,首批10只中證A500ETF的聯接基金、20多只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以及10只中證A500指數基金等40多只基金也應聲上報。
同年11月和2025年1月,第二批、第三批中證A500ETF又分別獲批發行。
當前,圍繞ETF、聯接基金、指增基金、普通指數基金,掛鉤中證A500指數的一系列產品總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背后參與的公募管理人高達80家。
站在一周年之際回望,中證A500指數的發展亮點頗豐。其不僅與A股“924”行情以來中國資產的系統性重估同頻共振,也見證了我國指數投資生態發展中的一系列新格局、新變化。
A股反彈見證者,過去一年平均收益超20%
據了解,中證A500指數從各行業選取500只市值較大證券作為指數樣本,選樣方法兼顧市值代表性與行業均衡性,旨在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國民經濟中重要行業龍頭公司的整體表現。
在指數推出、首批中證A500ETF上報之際,A股市場已經過兩年震蕩調整,仍處于回歸慢牛前的低迷時刻。在2024年9月,上證指數一度下探至2700點附近。不過作為中國優質資產和新質生產力的表征,中證A500ETF的到來,讓部分投資者選擇把握大盤藍籌的低位布局機遇,多家管理人也曾自購以向市場傳遞信心。
而“924”行情以來,A股市場終于迎來反彈時刻。此后一年,權益市場的整體表現,直觀地反映在了A500ETF的凈值變化中。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收盤,中證A500指數過去一年的漲幅為18.27%。跑贏了滬深300(14.58%)、上證指數(17.69%)等頭部寬基指數。
自上市以后,相關中證A500ETF產品也整體穩定地跟蹤了指數表現,截至10月14日,首批10只中證A500ETF收盤的區間回報率均在20%~21%之間,平均收益率為20.56%。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從成立日開始計算,首批10只中證A500ETF的成立日期集中在2024年9月20日至9月27日,剛好撞上了“924”行情的大市普漲起點。在從成立到上市僅不足兩周的建倉時間約束下,基金經理對市場走勢的認知、預判帶來的擇時差異,曾讓各家中證A500ETF的收益呈現出了進一步分化。
如以基金從成立日至今為區間計算收益,具體來看,截至10月14日,首批上市的A500ETF中,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旗下A500ETF是唯二單位凈值在1.2以上的產品。泰康中證A500ETF的單位凈值則僅為1.14,在同批產品中相對落后。接近7%的業績差距,背后反映出不同基金公司的凈值管理能力。
不過,上述基金的核心規模增量來自上市以后的持續運作。在多家管理人看來,相比短期漲跌,指數中長期的投資價值更為關鍵。
此外,數據顯示,成立于2024年11月的第二批12只中證A500ETF,成立以來的平均收益為19.55%。成立于2024年12月末~2025年1月的第三批中證A500ETF,成立以來的平均收益則為23.35%。
從200億元到3000億元,A股投資規模第二大寬基指數
2024年9月,首批10只中證A500ETF曾在發行后快速完成頂格募集200億元,在同年10月15日上市后,當日10只產品的成交量即達到108.87億元。增量資金活水的注入,為當時交投情緒低迷的A股市場打入了一針“強心劑”。
此后,A500ETF高速的規模增長仍在上演。
截至2024年10月24日收盤,首批10只中證A500ETF總規模已經達到413.44億元,在短短8個交易日內翻了一倍。其中國泰中證A500ETF一騎絕塵,在規模上大幅領跑,成為全市場第一只破百億元的中證A500ETF。
2024年11月21日,第二批中證A500ETF結募,合計募集資金240億元。
Wind數據顯示,在去年12月31日,彼時在市的中證A500ETF總規模便已超過2500億元。今年以來,這一數字有所回落,不過10月14日,全市場32只A500ETF的總規模依然達到1989億元。
分機構來看,首批上市的10只中證A500ETF整體占據了先發的規模優勢,不過也有頭部指數大廠實現了“后來居上”。
當前,華泰柏瑞中證A500ETF以251.6億元的最新規模排名居首。在今年二季度,該基金的規模首次反超了國泰中證A500ETF,后者目前以223.8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后。
易方達、南方基金旗下中證A500ETF的最新規模分別為220.2億元、204.8億元。華夏、富國、廣發和嘉實基金旗下中證A500ETF規模則超過百億元。
同時,伴隨著一系列掛鉤指數的場外基金、指數增強基金的涌現,讓中證A500指數的投資生態進一步完善,總投資規模也持續擴張。其中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9只中證A500ETF聯接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不同份額合并計算),4只中證A500指增基金規模超過1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場中證A500指數的基金總規模達到3053億元。
這意味著在指數發布不到一年內,中證A500指數已超越上證50、科創50、中證500等傳統熱門寬基,一躍成為繼滬深300之后投資規模最大的寬基指數。
投資結構多元、受機構青睞的“長錢長投”底倉
過去一年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政策導向之一。在這一背景下,中證A500指數“大而美”的特征,為“長錢”提供了重要的權益配置底倉工具。
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是中證A500ETF的核心持有者。截至今年6月30日,前述全市場32只中證A500ETF在年中的平均機構持有比例高達90.05%。其中對于成立于2024年的中證A500ETF而言,在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持有這些基金的比例相較2024年末均有所增長。
進一步觀察2025年半年報的數據,可以發現中證A500ETF的機構參與生態十分多元。據第三方機構統計,截至當期期末,共有149個險資賬戶持有了中證A500ETF,背后覆蓋年金產品、養老金產品等。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市場上中證A500ETF當期的前10大持有人中,還廣泛出現了信托、期貨、外資、私募、上市公司的身影。
2024年12月,中證A500指數還首次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名錄。截至發稿,已有19只A500ETF聯接等基金增設Y份額,總份額4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中國資產在全球化配置中地位的不斷提升,中證A500指數還有望走向國際投資舞臺。
今年9月,德國萬億歐元資產管理機構DWS首席執行官Stefan Hoops曾表示,將在10月于歐洲推出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ETF,為海外投資者提供布局中國資產的新工具,屆時DWS或成為全球首家推出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ETF的海外機構。
“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的反彈具有可持續性。半年后,國際投資者會意識到其對中國市場的配置不足。”Stefan Hoops認為。
后市成長空間仍有堅實支撐
截至發稿,共有80家公募管理人參與到了中證A500相關指數產品的發行當中,是最多基金公司布局的寬基指數之一。
超過35%的專精特新成分股,讓中證A500ETF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過去一年來,中國在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的產業突破,讓A股市場迎來系統性重估,也為中證A500指數的成長空間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證指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數成分股現已覆蓋100%中證二級行業、98%中證三級行業,基本上表征全市場主要細分行業。
經過一年的市場檢驗后,中證A500指數的行業代表性還在進一步增強。
“在行業配置上,指數低配銀行、非銀金融等傳統行業,超配電子、新能源、醫藥等新興產業,權重配置更契合經濟轉型方向。”鵬華基金認為,“這種結構使指數更好地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成為投資者分享經濟轉型紅利的理想工具。”
“十一”假期結束以來,中美關稅博弈擾動科技板塊情緒,一度加劇了市場對科技產業鏈中斷的擔憂。在半導體、AI等敏感板塊持續承壓下,中證A500的權重板塊走弱,資金也出現小幅流出。
不過在多家機構看來,A股后市空間仍有堅實支撐,投資者可借助寬基工具參與權益市場。
如華安基金認為,市場調整是資金短期博弈、板塊基本面分化、市場情緒與技術面共同影響,疊加外部環境擾動的綜合結果,屬于市場在累積較多漲幅后的正常回調。積極因素方面,當前政策紅利仍在逐步釋放,部分核心指數估值也仍具吸引力。隨著市場情緒逐步平復,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