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發布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的舍得酒業(600702.SH),如今卻因一份“綠色成績單”陷入輿論漩渦。該公司號稱投資70億元的增產擴能項目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涉嫌嚴重侵犯當地村民合法權益,“漂綠”嫌疑陡升。
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白酒行業第三家上市公司——舍得酒業,旗下“舍得”“沱牌”品牌價值2025年已突破1900億元。這家龍頭酒企為何在ESG風口上“翻車”?
ESG報告:是信息披露還是廣告宣傳?
《經濟參考報》記者接到相關投訴稱,舍得酒業從2023年披露首個年度ESG報告以來,至今連續披露三個年度ESG報告,部分內容涉嫌“漂綠”,掩蓋矛盾,回避風險,自我粉飾美化。
這些投訴材料稱,舍得酒業從2022年開始啟動耗費巨資的企業擴張項目,遭到當地部分村民反對,特別是計劃投資30億元、占地740余畝的子項目黃沙及永和智能釀造區的征地拆遷工作,引發風波不斷,一度矛盾尖銳對立,導致激烈沖突,至今余波未平。這些對當地部分村民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矛盾對立事件,卻在舍得酒業連續三年的年度ESG報告中蹤影全無,只字不提。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2年4月公告啟動的增產擴能項目,是舍得酒業推進老酒戰略的重大舉措,當時公告總投資預計約70.54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1774.11畝,建設工期預計為5年,但目前據稱該項目建設工期將延后3年,至2030年全部完工,總投資亦從約70億元提升至超120億元。
然而,舍得酒業增產擴能項目卻引發諸多質疑,首當其沖的是建設合理性問題。近年來,在存貨增加、存貨周轉率明顯下降的同時,舍得酒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呈現整體下降趨勢,但其與產能相關的在建工程仍在持續推進。這不僅引發媒體廣泛質疑,也引來了監管問詢。
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舍得酒業2024年年報的監管問詢函顯示,舍得酒業在建工程“增產擴能項目”“釀酒配套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年產50萬噸高檔優質輕量玻瓶項目暨一期6萬噸技術改造項目”計劃投資金額分別為70.54億元、18.91億元、4.93億元,2024年末余額分別為7.06億元、8730萬元、1040萬元,工程進度分別為30%、50%、97%,工程累計投入占預算比例分別為23.5%、41%、100%,資金投入進度與工程進度存在明顯差異。近三年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8%、64%、46%,下降較為明顯。
上交所要求舍得酒業結合在建工程市場前景、對應產品和預計新增產能情況,說明公司收入下降、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情況下公司大額投建在建工程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減值計提是否充分。
2025年6月11日晚間,舍得酒業公告回復上交所的監管問詢函,對在建工程等問題作出相關說明。
此次投訴又曝光了舍得酒業增產擴能項目引發的其他風險,其ESG報告涉嫌“漂綠”問題突然浮出水面。
投訴材料稱,ESG報告被稱為企業“第二財報”,本質上是信息披露的載體,應當遵循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對于企業擴張引發的群眾安置補償矛盾甚至風波,舍得酒業在ESG報告里不僅只字不提,還用“積極解決”“關注解決”等表述掩蓋矛盾。
記者查閱舍得酒業2023年3月22日、2024年3月20日、2025年3月22日分別在上交所官網披露的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時發現,對于企業擴張導致的群眾安置補償問題,2022年度、2023年度ESG報告均只有一句話,前者表述是“積極解決群眾安置補償問題”,后者表述是“關注解決群眾安置補償問題”,而2024年度ESG報告只字未提,其余文字部分基本上是羅列相關正面成績和數據。
一些業內人士質疑:舍得酒業這些ESG報告究竟是嚴謹全面的信息披露,還是浮夸拔高的廣告宣傳?
“土地迷局”:先征地后社保,村民不買賬
在年度ESG報告里,舍得酒業將因企業擴張引發的當地群眾安置補償矛盾,概括為“積極解決”“關注解決”。這種簡化的信息披露語言外衣下,到底掩蓋了怎樣的現實矛盾?
記者來到四川射洪市沱牌鎮黃沙村、永和村,這里是舍得酒業增產擴能項目的子項目黃沙及永和智能釀造區的規劃用地,也是近年當地群眾安置補償矛盾較為尖銳突出的地方。記者在現場看到,舍得酒廠西二門外面的大佛路公路一側,基本上被一人多高的擋板封閉,但不時出現的缺口里面,很多村民的房屋被推,斷壁殘垣,赫然醒目。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村民們的房子和宅基地基本上已簽拆遷協議,但征地協議很多人至今未簽,原因是未按規定給失地農民買社保。“村里土地被舍得酒廠征得差不多了,按照國家和省上規定,要給這些被征地農民買社保,不然老了以后養老咋辦,生活咋辦?村干部卻說不急,等征完地再說。”甚至到了企業施工隊準備推村民田地的時候,有關責任人員也沒有走訪召集村民、商量落實買社保事項,既沒有開會宣講政策,也沒有引導村民選擇參保還是一次性領取養老保險補償費等具體行為,更沒有形成參保相關方案。
永和村(原黃沙村)一名村干部表示,征地款現在已經到了村賬戶,等到分配下去,就會給大家買社保。
但很多村民不認同村干部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先征地,到時候不給村民們買社保或者要求村民們自己掏錢買社保,咋辦?家里的地征完了,舍得酒廠又不招失地農民進廠打工,靠啥生活?
一位黃姓村民說,由于村民們強烈反對,舍得酒業擴產項目在黃沙村等村的征地工作幾乎陷入停滯。企業施工隊急了,2023年10月16日幾十號人開著鉤機推機,毀田平地,與聞訊趕來的村民們發生沖突。連續幾個晚上,村民們通宵輪流守衛自家田地,防止舍得酒業施工隊半夜上演“鬼子進村”狗血劇,“至今,村民們還擔心兩年前的強征強拆一幕重演。”
盡管房屋拆遷后有一些賠償款,還提供人均30平方米的安置房,但一些村民感覺自己的生產生活頗受影響。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安置房小區名叫“醴泉佳苑”,在鎮醫院對面,但距離自己田地較遠,走路要走30多分鐘,干農活非常不方便。另外,安置房是毛坯房,裝修要自己掏錢,他家8口人,三套房,每套房裝修要花10萬,總共要30萬左右,而房屋賠償款只有20萬。
“舍得酒業用地‘先征地再談買社保’的安置補償辦法,明顯違規。”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根據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自然資源廳2018年12月7日聯合出臺的《四川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施辦法》,規定“即征即保、分類施保”等三項基本要求,明確要求“養老保險補償費未足額籌集到位的不得批準征地”,征地時,必須編制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方案,籌集養老保障資金,審核養老保障人員名單等。
對于舍得酒業增產擴能項目引發的拆遷安置相關質疑等問題,記者給該企業公布的電子郵箱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漂綠”難止:規則缺失還是動機扭曲?
近年來,白酒行業的競爭格局日趨白熱化。作為投資市場新型的評估系統,ESG理念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各白酒企業積極投入并參與其中,力求通過該評級中的表現為企業加分。ESG評級不僅關乎企業的融資能力、行業地位,還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社會形象。
一位ESG行業資深人士說,這是部分上市公司ESG報告“漂綠”的利益動機。
業內人士說,ESG報告本質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載體,必須符合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原則。目前A股市場ESG報告整體上還是以自愿披露為主,尚未完全建立系統性的ESG規則體系。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熊川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歸納了企業ESG報告“漂綠”的兩種情況:一是刻意披露一些虛假、有誤導性的信息,使投資人或利益相關方產生誤解;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只說好的不說壞的等。
“目前很多企業披露的ESG報告,存在動機扭曲,比如部分企業視ESG報告為品牌公關工具(如某酒企ESG報告80%篇幅展示獲獎證書);其次是能力缺失,中小酒企缺乏碳排放核算系統,僅能定性描述。”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毫不諱言地表示。
如何讓ESG報告擺脫“漂綠”陷阱、發揮“第二財報”功能?重慶霽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志軍認為:首先要明確一套行之有效的統一標準和評價體系;其次,在“雙碳”政策的宏觀大背景下,時機成熟了,應盡快推動ESG報告“應披盡披”。
此外,企業要有做“百年老店”的使命感、對投資人和利益相關方負責的責任心。特別是在頭部白酒企業掀起擴產熱潮的當前,對于酒企而言,項目用地征收過程中注重對弱勢農民利益的保護,這種自律性和責任感,比黃金更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