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在更大范圍釋放自貿區制度創新紅利。
2025年10月15日,上海市發改委公布《第二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明確增設8個重點區域與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構成第二批“8+1”聯動創新區,此舉將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成果推廣,為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就曾批準印發《首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方案》,在黃浦、徐匯等6個區相關重點區域,以及松江、奉賢等6個綜合保稅區(綜合保稅區整體作為1個聯動創新區),創設“6+1”首批聯動創新區。
界面新聞從上海市發改委獲悉,一年來,首批聯動創新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經評估首批119項改革舉措已落地和有序推進事項109項,占比91.6%。
而此次新增的8個重點區域包括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以及靜安、長寧、普陀、青浦、嘉定、金山等區域;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分別是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非自貿試驗區區域)、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此次發布的《方案》包括“復制推廣清單”和“自主改革清單”兩張清單,86項舉措覆蓋投資、貿易、金融、數據跨境、科創、人才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中,“復制推廣清單”57條任務舉措適用于所有聯動創新區。
在投資領域,《方案》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申請國內相關金融牌照,放寬演出經紀機構涉外及港澳臺演出業務時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并進一步放開港澳與內地律所合伙聯營出資比例限制。
在貿易領域,推動更多企業納入離岸經貿業務名單,支持數字平臺對接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施藝術機構分級分類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入境展覽藝術品免繳保證金;同時支持企業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保稅+”新業態。
作為首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黃浦區去年就已實現保稅展示交易、藝術機構分級分類管理。2024年度,海關為黃浦區11個藝術品展會給予了免擔保的便利化措施,涉及金額高達16.9億美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區域可以實現以上政策,必將促進全球文化藝術資源在上海的高效流通。
在金融領域,探索優化自貿試驗區外FT賬戶適用范圍拓展申請流程,深化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允許銀行向境外同業跨境拆出短期人民幣資金,以及試點地區融資租賃公司與下設SPV共享外債額度。
在數據跨境領域,允許金融機構傳輸監管認可的經營數據,優化科研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支持“來數加工”等新業態探索;科創領域推廣科研經費“包干制”,賦予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自主權,放寬科技企業“控股型”并購貸款占比限制,并擴大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
在人才領域,將外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從業年限從3年調至2年,探索律所特別合伙人制度;支持境外職業資格人才備案服務并認可其從業經歷,賦予聯動創新區落戶推薦權,優化外國人工作與居留許可“并聯審批”。
“自主改革清單”所囊括的29條任務舉措,則針對8個重點聯動創新區制定了差異化發展方向。
今年被納入聯動創新區之一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就明確將聚焦跨境電商,開展企業數字化監管試點,推動海關技術中心落戶并設服務點;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將支持具有引領性的國內外品牌在度假區開設高能級首店,探索建立文化藝術保稅展廳,積極推廣ShanghaiPass多用途預付費卡。
在第一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的過程中,虹口區就曾聯動ShanghaiPass,提升入境游客的便利化程度。
從實際效果看,2024年,北外灘入境游客近1.9萬位,同比增長約260%。2025年以來,北外灘入境游客約1.4萬位,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65.6%。自ShanghaiPass項目上線以來,2024年共實現銷售8.6萬張、消費筆數26.12萬筆;2025年一季度,預計累計消費筆數約30萬筆。
此次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打造旅游消費新場景,或將吸引更多境內外游客在此駐足。
除此之外,其余聯動創新區也將聚焦各自優勢產業展開創新的自主改革。比如靜安聯動創新區將建設國際消費示范區,升級張園保稅倉庫數字監管,支持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允許化妝品企業探索個性化服務;長寧聯動創新區將發展平臺經濟,推進航貿數字化與數據創新實驗室建設,深化網絡市場監管示范區建設;嘉定聯動創新區將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展自動駕駛研發與場景拓展,試點智慧出租、無人小巴等應用。
《方案》中“兩張清單”的落地將進一步拓展上海制度創新邊界,通過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既滿足企業發展核心需求,又契合區域產業特色,為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