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來,證券行業持續通過差異化路徑落實國家戰略。作為扎根西部的券商,西部證券通過系統性布局與區域化實踐,在科技金融與綠色金融領域探索出了特色發展模式。
西部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不斷強化全國市場布局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未來,西部證券將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科技創新前沿與綠色低碳轉型需求,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西部力量”。
頂層設計先行
中小券商如何從制度層面落實“五篇大文章”,正成為行業轉型的關鍵課題。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西部證券已將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為該公司貫徹“1+N”政策體系的核心抓手,明確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公司發展的根本使命,通過系統謀劃和多層次協同,推動各項措施有序落地。
目前,西部證券已建立“一把手”負責制,并制定《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方案》,設立政策體系落實工作專班,將相關任務全面納入年度考核與重點工作中,加快推進政策向各業務條線有效傳導。
在明確頂層架構后,西部證券也將服務本土經濟轉型作為踐行“五篇大文章”的戰略支點。據悉,當前陜西省持續推進能源轉型、制造業升級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等,在此背景下,西部證券基于自身資源稟賦,不斷強化科技金融賦能體系,深耕綠色金融領域。
西部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正依托陜西本土優勢,圍繞“夯實根據地,融貫業務鏈,培優競爭力,提升總效益”的整體目標,融入區域發展大局。為此,該公司成立了投資銀行陜西總部、產業研究院,圍繞地方政府及省內重點產業企業實際需求,打造具有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品牌,持續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多維進階
在頂層架構支撐下,科技金融成為西部證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突破口。
當前,以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領域正不斷涌現突破性成果,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此背景下,西部證券從客戶覆蓋、全周期服務、資本協同、并購整合等多個維度,系統性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
在客戶覆蓋及重點突破方面,西部證券持續拓展科技型企業客戶群,重點挖掘高成長潛力與長期投資價值,吸納更多科技型企業進入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西部證券相關人士還談到,該公司開展債券融資培育專項行動,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西部證券科技創新公司債承銷規模排名從2024年的第16位,升至了2025年上半年的第10位,業務增速顯著。
在服務模式上,西部證券借助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機遇,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培訓交流、咨詢輔導、融資對接、資源整合、掛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助力科技企業增強創新活力與市場競爭優勢。
在資本運作方面,西部證券堅持“政府+產業+金融”策略,以耐心資本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地方經濟建設。據悉,該公司全資子公司西部優勢資本聯動省、市、縣三級政府,協同陜西省政府引導基金、寶雞國資等平臺,在省內發起設立了4只基金。同時,西部證券還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新醫藥、新終端等“五新領域”,聯合陜西省引導基金設立陜西黃陵秦創原基金,持續挖掘智能制造與創新科技應用的潛力。
此外,西部證券以收購國融證券為契機,借助后者在北交所、新三板領域的業務積累和豐富的掛牌服務經驗,進一步深化華北區域布局,提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戰略協同與資源整合效能。
綠色金融服務不斷創新
在積極推進科技金融的同時,西部證券也將綠色金融作為落實“五篇大文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陜西省能源結構轉型這一長期戰略任務,西部證券正著力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資本市場服務全鏈條,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和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業務模式,助力區域低碳轉型。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西部證券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力度,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探索綠色服務創新模式。2023年以來,該公司發行8只綠色債券及低碳轉型債券,合計承銷規模26.9億元。其中,“23眉控02”為全國地級市首單AA+主體低碳轉型公司債券。此外,西部證券還完成了多單綠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助力綠色資產投放使用以及綠色建筑價值轉化,為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提供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西部證券還探索將綠色金融與鄉村全面振興有機融合,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據上述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通過支持農業產業鏈延伸、綠色產業資源整合、綠色技術創新等途徑,促進鄉村生態農業與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比如,西部證券獨家主承銷陜西省內首只鄉村振興公司債券——延安旅游鄉村振興公司債券,有力支持景區環境提升及文旅生態旅游區建設;西部證券還助力發行楊凌現代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鄉村振興公司債券,規模為3億元,促進了區域農牧業規模化發展和示范區經濟能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