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已有1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動離場”。至此,年內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超千家,私募基金行業仍保持“扶優限劣”態勢。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數據統計,截至10月13日,年內已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1009家,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2%。其中,“主動注銷”“協會注銷”“12個月無在管注銷”以及“依公告注銷”4種類型注銷數量分別為481家、454家、71家和3家。“主動注銷”類型注銷數量最多,占比約為47.67%;“協會注銷”類型注銷數量次之,占比約為45%。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加速駛入規范發展“快車道”。9月下旬,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介紹,“私募基金風險整治扎實推進,約7000家僵尸機構完成出清,‘偽私募’等增量風險基本得到遏制。”
縱覽近年來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自2021年以來,每年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均超1000家。2022年和2023年,注銷數量分別沖高至2210家和2537家,2024年注銷數量有所減少,回落至1502家。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速度放緩,說明行業已度過大規模的集中出清階段,大量不合規或經營不善的機構已基本退出市場,行業發展趨于穩定,正走向規范發展軌道。”
在“協會注銷”之外,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選擇“主動離場”。2021年至2024年,“主動注銷”類型注銷數量占比分別為49.27%、61.36%、23.05%和38.02%。
在北京格上富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研究員蔣睿看來,私募基金行業的規范發展將帶來多方面積極影響。對行業而言,規范發展有利于加速“偽劣亂”私募機構出清,優化競爭格局,從而降低系統性風險;對機構而言,這能夠倒逼其提升專業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力,促使機構形成差異化優勢;對資本市場而言,這能夠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投資者信任度,穩定市場預期。
隨著私募基金行業“扶優限劣”持續,私募基金管理人也面臨著挑戰。蔣睿認為,“扶優限劣”的本質是監管與市場共同對機構“篩選升級”,這既加劇了行業分化,也倒逼私募基金管理人從合規、投研、運營等多維度突破瓶頸。
付建表示:“監管部門不斷出臺新的法規和自律規則,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規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構合規運營成本相應上升。不過,私募基金管理人構建全面合規體系,及時、準確地披露信息,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