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了超10年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征政策將在明年正式進入新過渡階段。這項培育了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激勵措施,將自2026年1月1日起由全額免征調整為減半征收。政策導向也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基礎上,強化技術引導作用,推動產業優勝劣汰。
根據最新發布的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產品技術要求公告,全新減免標準不僅將插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從43公里提升至100公里,還對整車燃料消耗和電能消耗設定更嚴格限值,并按照不同整備質量車型進行分級管理。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指出,提高享受購置稅優惠的新能源產品技術要求,服務于車市整體的反內卷政策導向,能夠有效遏制終端車市價格繼續較大幅度下探,指引企業通過技術提升而非低價競爭爭奪市場份額。
“目前整體新能源車市仍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在新技術標準出臺后,部分缺少技術能力,無法享受購置稅減免政策的企業或將被淘汰出清,有利于車市重新調整供需平衡。”
據購置稅減免技術公告新要求,車重不超過3500千克的純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耗應不高于《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車》(GB 36980.1-2025)對應車型的電耗限值。
界面新聞了解到,這一新國標在今年5月底批準發布,將在明年1月1日起正式替換現行標準。在新國標要求下,基準質量在1780千克以下的純電動汽車電耗限值要求較過去加嚴了約11%。
具體來看,三排以下且非全輪驅動的電動汽車,若整備質量不超過1090公斤,其百公里電耗上限為10.1千瓦時;整備質量在2710公斤以上的車型則不得超過19.1千瓦時。行業主流電動車型的車重多落在這一重量區間范圍內,百公里電耗標準需在10至19千瓦時之間方能達標。
考慮到電耗與整車重量和性能直接掛鉤,四驅車型的能耗限值可上浮3%,而動力密度較高、零百加速時間在3秒以內的高性能車可放寬至上浮20%。
不同車重下,純電動車電耗限值要求變化。圖片來源:工信部
一位造車新勢力三電研發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得益于800V高壓架構的上車、電驅系統效率和整車輕量化水平的提升,當前各家主流純電動車型普遍能夠達到新國標能耗要求。行業純電動車實際能耗表現已領先于政策門檻。
以9月上市的理想i6兩驅版為例,該車整備質量為2380千克。按新國標計算,其百公里電耗限值為17.26千瓦時,而理想汽車官方公布數據為13.6千瓦時,相當于比新政規定低出近22%。
滿足減免購置稅技術標準的主要挑戰集中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上。以整車質量2510千克為分界線,以上的插混車型電耗表現不得超過同級別純電動車型對應限值的1.45倍,以下不得超過1.4倍。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的統計數據是,今年超過2510千克的在售插混車型中,不達標比例高達47%,而低于2510千克質量較輕的插混車型,也有10%未達標。
清華大學汽車系博士、汽車博主張抗抗向界面新聞分析稱,考慮到純電動汽車的能耗與續航里程直接掛鉤,汽車廠商更傾向于投入高成本技術來降低電耗。這不僅比單純增加電池容量更經濟劃算,也符合消費者對純電續航里程的敏感需求。
相較之下,插混車型的續航可以通過增加油箱或適度提升電池容量來實現,并且消費者更關注油耗和整車性能等其他指標。這使得其技術演進路徑與純電動車呈現出不同側重。
“插混車電耗上限相當于同級純電動車的1.4倍或1.45倍,這是在更嚴格的新國標基準下收緊了電耗要求,以此督促廠商提高插混車電驅效率,防止盲目通過堆料方式提升性能。同時,這一倍數區間也為插混車合理發展預留了充分空間,避免標準切換導致單車成本過度上升,抑制市場需求。”
此次全新的新能源車產品技術要求,將插混車的純電續航下限提升至100公里,還將對10萬元級入門插混市場造成直接沖擊。比亞迪、吉利、長安等主流汽車公司均有未達標插混車型在售,而這些車型也是品牌攤薄研發成本、支撐銷量規模的核心產品。
數據來源:懂車帝 制圖/周姝祺
界面新聞近期走訪多家比亞迪和吉利經銷門店了解到,公司已在著手調整不符合新技術門檻的入門級插混車型。比亞迪方面,秦PLUS部分純電續航不足100公里的老款車型后續將不再生產。目前在售的新款秦PLUS純電續航已提升至128公里,起售價維持7.98萬元,未有折扣。
吉利銀河目前尚未明確政策砍掉星耀8和銀河L6等60公里純電續航配置版本,這兩款車型今年上半年剛剛上市,均處于在庫銷售狀態。不過,一位銷售人員向界面新聞透露,2026款新車有望全面提升續航配置,以滿足購置稅減免政策,并保持現有起售價不變。
兩家銷售人員均向界面新聞表示,由于新技術標準出臺,老款在售不達標產品清庫存壓力變大。比亞迪官方針對老款秦PLUS給出1萬元的直接現金優惠,經銷商還需額外附贈貼膜等服務,以此打動消費者。
另據界面新聞了解,目前多家插混和增程廠商明年都將規劃推出大容量電池車型版本,以滿足消費者對插混車純電模式的使用偏好。今年發布的智己LS6增程版,電池包容量已經達到了66度,CLTC純電續航超450km,高于部分純電車型的續航里程。
圖片拍攝/王柱力
容易被忽視的是,在當前實施的2024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中,插混車在電量保持模式下,油耗需小于對應燃油車油耗限值的60%至65%,而2026年的新技術標準卻將該比例調整為70%至75%。
這一數值變化易被誤讀為對插混車的油耗標準放寬,但張抗抗向界面新聞解釋,由于對比燃油車油耗限值的國標基準發生了變化,新標準實際上對插混車油耗要求進一步收緊。
以2025款比亞迪漢長續航插混版為例,該車整車質量為2045千克。在現行標準下,其百公里油耗上限為7.02升,而按新技術標準計算,油耗上限則下降至6.75升。
制圖/界面新聞 何苗
在純電續航里程、電耗以及油耗三項標準的約束下,明年插電混動車型需在電池容量、電驅系統效率和發動機熱效率上均有提升,才能繼續享受購置稅優惠。楊菁認為,這有利于提升整車技術水平,抑制低端低性能車型泛濫,推動新能源車市長期健康發展。
界面新聞注意到,盡管明年新能源汽車將開始征收5%的購置稅,但終端市場尚未因此出現搶購熱潮。多位銷售人員向界面新聞透露,消費者對購置稅退坡已有明確預期,想要買車的用戶不會等到年底前才下單。
另一方面,多地汽車以舊換新消費補貼開始出現暫停或收緊,消費者對購車的緊迫感減弱。楊菁向界面新聞判斷,今年四季度的搶購行為可能不如預期激烈,而明年一季度受到的政策沖擊影響也將相對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