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周一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202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并答記者問。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出口19.95萬億元,增長7.1%;進口13.66萬億元,下降0.2%。
在回答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弱于出口”的相關提問時,呂大良表示,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貨物進口市場,中國的大市場也是世界的大機遇。前三季度,由于國際市場的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進口的增速和數據表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從數量來看,我國進口的數量指數同比增加了0.6%。
呂大良介紹說,從月度走勢來看,截至9月份,進口已經連續4個月增長。受國內生產消費需求拉動,前三季度原油、金屬礦砂等進口量分別增加了2.6%、4.2%,食品煙酒、文化娛樂產品等進口值也分別增長了10.2%和9.4%。隨著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實現了“清零”,前三季度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增長了1.1%。
呂大良表示,看中國的進口,不僅要看市場的規模,更要看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大國擔當。
他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越來越多的貿易伙伴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機遇。前三季度,我國新增了135種農食產品的準入,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對同我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增長了9.7%。
同時,呂大良表示,我國正在積極推進通過商簽共同發展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
呂大良說,下個月,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進博會不僅是展示新品的平臺,更是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金色大門”。目前,來自全球各地的展品正在陸續啟運,據了解,家庭陪伴機器人等一系列的硬核科技產品將在進博會上首發首秀。
“海關將進一步優化通關便利措施,提升科技賦能、創新監管模式,助力更多全球企業共享中國的大市場。”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