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集體上市,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理財資金正成為這一創新債券品類的主力配置力量。最新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系理財機構已大舉入場,通過科創債券ETF實現收益與流動性的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流動性管理需求、分散風險訴求及政策導向共同驅動理財公司加碼布局,推動科創債ETF從“創新起步”邁向“規模擴容”。與此同時,機構也提醒,科創債ETF雖具配置價值,但仍需警惕成分券波動與信用風險。
理財資金布局科創債ETF
科創債ETF市場正迎來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第二批14只產品上市,該類ETF總數已增至24只,標志著這一新興債券品類正加速進入機構化配置階段。一個新動向是,在這輪擴容浪潮中,銀行系理財資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最新披露的持有人結構看,理財資金已在多只科創債ETF中占據重要席位。以興業中證AAA科創債ETF為例,截至9月17日,其前十大持有人中,銀行及理財機構合計持有近八成份額,其中興銀理財旗下8只產品共持有約13.26%。此外,截至9月17日,華泰柏瑞中證AAA科創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除銀行與券商外,招銀理財旗下產品共持有約120萬份,占比約4%,成為理財資金參與科創債ETF投資的又一代表案例。
從市場反應看,理財資金的持續流入正帶動科創債ETF由“創新起步”向“規模擴容”過渡,市場熱度不斷攀升。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銀行理財對債券ETF投資接受度的提升,這類產品有望成為機構參與高等級信用債與科創領域投資的重要載體,并進一步豐富債市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體系。
三重邏輯驅動配置熱情升溫
理財資金的加速流入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理財公司積極加碼科創債ETF,既有流動性管理的現實考量,也有風險分散的配置邏輯,更與政策導向的強化密切相關。
華寶證券研報認為,理財公司增配債券ETF主要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流動性管理需求增強。債券ETF兼具一級市場申贖與二級市場交易功能,流動性顯著優于信用債個券。部分產品還可用于質押回購,有助于緩解理財產品的贖回壓力。此外,隨著中國證監會擬規范基金銷售費用、提高短期贖回費率,理財資金或將從傳統債基轉向交易便利、成本更低的債券ETF。
二是分散風險、獲取Beta收益。通過科創債ETF,理財機構可利用指數化工具以較低成本實現分散投資,有效規避個券信用風險,同時系統性捕捉科創債板塊的Beta收益。這不僅提升了理財公司在固定收益領域的資產配置效率,也為其豐富產品策略、優化組合管理提供了新路徑。
三是順應政策導向。科創債契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關投資已被納入金融機構科技金融服務評估體系,與監管評級、業務準入等掛鉤。理財公司借助配置科創債ETF,既能落實“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要求,也能把握潛在的政策紅利。
若從投資者角度看,科創債ETF的吸引力同樣凸顯。華泰柏瑞基金在研報中表示,科創債ETF具備風險收益特征清晰、交易便捷、成本較低等優勢,能夠服務多元化投資策略: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高等級科創債的穩定收益特征與ETF的低門檻、低費用相匹配,是“長期持有型”理財資金的優選品類;對于追求靈活操作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科創債ETF在二級市場具備較高交易效率,可作為波段交易或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資產配置層面,債券ETF還能與股票ETF、商品ETF等共同構建“全天候組合”,提升組合穩定性與抗波動能力。
機構提醒防范兩類潛在風險
在科創債ETF配置熱度持續升溫的同時,多家機構提示,其雖兼具政策與收益優勢,但仍需關注結構性與市場性風險,保持理性投資心態。
華寶證券研報認為,須重點關注兩類風險:一是成分券“搶籌”帶來的波動風險。科創債ETF運作機制透明、申贖高效,易引發機構間的博弈行為。在市場認購階段,部分資金可能提前建倉推高成分券價格,導致利差過度壓縮、估值虛高。一旦市場情緒反轉或出現集中贖回,成分券流動性或迅速枯竭,價格可能出現超調。二是信用風險的傳導效應。科創企業經營波動性較大,若個別成分券出現信用事件,可能引發產品凈值下跌,甚至沖擊同類ETF的市場信心。
中信建投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曾羽在研報中提醒,科創債ETF雖兼具穩健收益與政策紅利屬性,但信用、流動性與利率風險均不容忽視。從成分券結構看,中證與上證AAA科創債指數要求隱含評級AA+及以上,而深證AAA科創債指數則包含少量AA及AA-債券,信用質量差異較大,潛在風險相對偏高。與此同時,科創債ETF在快速建倉期可能推高底層債券價格,造成供需失衡,債市走弱時亦可能出現折價交易。
“隨著政策鼓勵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未來科創債ETF成分券期限或進一步延長,產品久期上升意味著其利率敏感性也將增強。”一位銀行理財投資經理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面對潛在風險,機構普遍認為應強化投研與風險管理能力。華寶證券建議,理財公司應通過“長周期資產+高流動性儲備”相結合的產品設計,緩釋流動性壓力,并進一步提升投研深度與分散配置能力。同時,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與理性投資教育,培育長期投資理念,才能在市場波動中穩健捕捉科創債板塊的中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