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罕見病,成人叢狀神經纖維瘤“無藥可用”的治療難題有望迎來突破。日前,國家藥監局官網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顯示,由正大天晴和首藥控股聯合開發的1類新藥TQ-B3234膠囊擬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用于伴有癥狀、不能手術的I型神經纖維瘤病(NF1)相關的成人叢狀神經纖維瘤的治療。這意味著該產品將加速上市進程,有望早日惠及患者。
與此同時,正大天晴另一重磅創新藥、雙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ADC)注射用TQB2102也已正式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用于既往經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類藥物治療失敗的HER2 IHC 3+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這是今年7月HER2陽性乳腺癌適應癥之后,TQB2102在三個月內第二次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
TQ-B3234有望填補國內治療空白
神經纖維瘤病I型(NF1)是一種遺傳性罕見病,已于2023年9月被正式納入我國《第二批罕見病目錄》。其中,約30%—60%的患者會發展為叢狀神經纖維瘤(PN)。目前,手術是叢狀神經纖維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面臨難度高、易復發的挑戰。
根據2025年《叢狀神經纖維瘤全病程管理專家共識》,對于無法手術的患者,應首選MEK抑制劑進行靶向治療以控制疾病。雖然MEK抑制劑在兒童患者中已證實有效并有藥物獲批,但國內成人叢狀神經纖維瘤患者仍面臨著“無藥可用”的嚴峻局面,治療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TQ-B3234為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是選擇性的MEK1/2抑制劑,主要通過對MEK蛋白(胞外信號相關激酶(ERK)通路的上游調節器)的抑制作用,影響MAPK通路,抑制細胞增殖。
在今年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正大天晴曾披露TQ-B3234的研究數據,療效分析顯示,TQ-B3234對NF1相關叢狀神經纖維瘤(PN)和皮膚神經纖維瘤(cNF)均表現出顯著活性。在30例可評估的NF1-PN患者中,96.7%的患者腫瘤縮小,36.7%達到部分緩解(REiNS標準),最大縮小幅度為37.7%。隨著隨訪時間延長,ORR持續上升。在探索性分析的6例cNF患者中,全部患者(100%)均出現腫瘤縮小,最大縮小幅度高達85.2%。
此外,TQ-B3234在神經纖維瘤病I型成人患者中也展現出良好的耐受性。
基于研究的突破性成果,TQ-B3234治療成人叢狀神經纖維瘤的III期注冊臨床研究已獲監管批準,即將啟動。
TQB2102又一適應癥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
正大天晴自主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ADC)注射用TQB2102也再次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正式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用于既往經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類藥物治療失敗的HER2 IHC 3+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
HER2過表達結直腸癌患者約占結直腸癌總人群的5%,目前尚無特異的靶向治療,尤其是經二線標準治療失敗后,三線治療手段非常有限且有效性極差,臨床治療需求迫切,亟待更有效治療方案的突破。
TQB2102是基于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的雙特異性抗體,靶向HER2蛋白ECD2及ECD4雙非重疊表位的雙抗ADC藥物,憑借差異化的設計在結腸癌治療中顯示出強效優勢,有望成為后線腸癌長效治療新選擇。
目前,TQB2102共登記開展9項臨床研究,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膽管癌、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等適應癥。今年7月,TQB2102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擬用于HER2陽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該適應癥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單藥8周期組總病理完全緩解(tpCR)率達73.1%,6mg/kg劑量組tpCR率達76.9%,顯著優于當前化療聯合雙靶標準療法及同類ADC藥物歷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