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報告在科技圈刷屏。
在與英偉達管理層舉行會談后,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投資者主要關注AI需求端的情況,英偉達管理層對短期及長期前景的信心持續增強,需求增長趨勢仍將持續,眾多新AI應用領域才剛剛起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五美股全線暴跌前,受AI樂觀情緒、交易和降息預期推動,美股散戶交易活躍度一度升至歷史新高。據花旗股票交易部門發布的報告,散戶交易活躍度已達到該行2018年開始追蹤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AI相關股票仍是美股散戶買入的重點標的。
英偉達大消息
摩根士丹利近期與英偉達管理層舉行了會談,會后梳理出多項核心要點,其中包括英偉達在云資本支出領域的市場份額正不斷擴大。摩根士丹利維持對英偉達“增持”評級,并將其目標價定為210美元/股,對應目標總市值達51030億美元。
以約瑟夫·穆爾(Joseph Moore)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發送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投資者當前主要關注需求端情況,而英偉達管理層對短期及長期前景的信心持續增強。管理層表示,目前我們看到的需求增長,大部分源于云資本支出強勁增長趨勢下的收入提升,主要體現為現有應用工作負載中計算核心從CPU(中央處理器)向GPU(圖形處理器)的遷移。這一增長趨勢仍將持續,但具備廣泛變革性的AI應用場景目前尚未真正落地。”
此外,穆爾還提到,眾多新AI應用領域才剛剛起步,其中醫療健康、法律服務、工業自動化等領域被視為“下一波重大增長浪潮”。
分析師補充道:“長期來看,機器人技術有望將這種自動化延伸至物理領域,且每個垂直領域都將涌現出新的模型品類。這一切都支撐著我們的觀點:到2030年日歷年,AI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至5萬億美元。這一數值高于我們當前的預測,但與‘AI將對全球市場產生變革性影響’的觀點一致。”
穆爾進一步指出,近期因英偉達與OpenAI的合作協議引發廣泛關注的“供應商融資”問題,其本質更多是“需求加速器”,而非“需求創造者”。
穆爾解釋道:“英偉達的投資策略是尋找能夠推動創新加速的杠桿點。例如,對CoreWeave的投資,以及在英國的主權基金投資,目的都是加快(數據中心)產能擴張與創新進程,而這些模式未來可推廣至該領域的其他企業。”
最后,對于AMD進一步加大競爭力度,尤其是其與OpenAI達成合作,英偉達管理層似乎并未表現出過度擔憂——原因在于云服務提供商仍高度依賴英偉達來搭建GPU產能。
穆爾補充稱:“許多競爭對手能研發出在單一功能上表現出色的芯片,但英偉達的全棧式方案(full-stack approach)及GPU的靈活性,為其構建了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
美股散戶也瘋狂
受AI樂觀情緒、交易和降息預期推動,美股散戶交易活躍度一度升至歷史新高。
花旗的交易活躍度數據打破了10月份的疲軟季節性規律,交易量升至該行2018年開始追蹤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他華爾街機構的數據同樣顯示,交易量大幅跳升。摩根大通股票和量化策略師Arun Jai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從10月2日到10月8日收盤,散戶投資者將每周股票購買量加速至70億美元,高于過去兩個月每周53億美元的水平。
其中,AI相關股票仍是美股散戶追捧的重點,戴爾錄得近五個月來最大資金流入,而美股科技“七巨頭”特斯拉、英偉達和Meta(但不包括蘋果)都受到大規模買入。
22V Research的策略師分析了高盛集團的散戶偏愛股票籃子,該籃子自9月初以來上漲約20%,這輪上漲主要集中在科技股,科技股貢獻了77%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量激增也引發了散戶偏愛倉位過度擁擠的擔憂。策略師警告稱,部分股票動能已過度延伸,量子計算等特定板塊的任何調整都可能對更廣泛的指數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美東時間10月10日,美股市場遭遇猛烈拋售,三大指數全線重挫,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暴跌超3%。展望美股后市,Nuveen Asset Management LLC首席投資官Saira Malik表示,美股很可能在年底前延續升勢,穩健的企業盈利——尤其是超大規模科技巨頭的業績——將持續推動股價上漲。
Saira Malik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對于美股而言,第四季度“通常是表現強勁的季度,尤其是在年初至今已實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因此,當前這波漲勢延續的概率較高”。
盡管這一輪漲勢使得股市估值較歷史水平偏高,并引發了市場對股市泡沫的擔憂,但在Saira Malik看來,強勁的企業業績足以支撐當前估值。她預計,隨著下周即將開啟的第三季度財報季,企業盈利將再次超出市場預期。分析師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第三季度利潤預計增長7.4%,這將是兩年來的最小增幅。
Malik表示:“若探究科技股上漲的核心驅動力,會發現主要并非依賴估值提升,而是由盈利增長推動。”
她進一步指出,少數幾家盈利穩定、在AI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是科技板塊有望持續向好的又一積極因素”。
排版:楊喻程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