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貿電商、旅游留學、免簽政策等多因素推動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占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跨境支付市場份額疾步擴容。
得益并反哺于我國企業出海進程的同時,有一些趨勢性的變化正在跨境支付領域發生并鞏固:“數字錢包”正成為小額高頻跨境場景主支付模式。
經過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深耕“全球合規牌照+本地化服務網絡”,一張全球合規支付牌照網絡被低調織就。
就在本月,我國頭部第三方支付機構將成為首批支持企業使用泛歐統一即時支付Wero的亞洲支付公司,這對我國將要出海歐洲的企業意味著利好:通過我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快速獲得了歐洲統一支付接口,省去了自建分散支付網絡的高成本,理論上可直接觸達歐洲超2.5億主流消費群體。
“數字錢包”正成為小額高頻跨境場景主支付模式
“供應鏈缺乏本地收款渠道”,曾是很多出海電商(獨立站和大型B2B2C平臺上的商戶)面對的支付交易基礎難題。
據記者了解,很多在亞馬遜等大型平臺上開店的小商家背后都有一條供應鏈,每個商戶可能都在三五個國家有20個供應商,然后供應商在三五個國家可能又有20個采購商—— 這構成了一個又一個龐大而交錯的復雜交易網絡。這個交易網絡里,供應鏈條的主要挑戰是小額B2B采購、外貿采購涉及的點對點的動態收付匯問題。
一名東南亞地區日用品零售商就曾告訴記者:其線下分銷商普遍缺乏企業對公賬戶,這是因為銀行要求的開戶資質高,除了需注冊法人實體外,有些銀行甚至要求保持1年左右的常態交易流水。即使開戶順利完成,交易常需經多個銀行或支付機構,各環節的合規監控常常會拉長交易周期,時差與非工作日等因素的存在則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
此外,走傳統銀行體系的手續費成本也是重要考量。“為一筆10萬美元、50萬美元、100萬美元的結款,付75美元的手續費,這個模式延續了幾十年,大型貿易企業習以為常。我們一單客單價可能就10—20美元,如果走SWIFT系統,可能都不夠付手續費。”一名在線上平臺開立童裝商店的印尼小企業主告訴記者。
除了供應鏈端,電子商務平臺也在新的電商運作邏輯和環境下,對跨境支付有更高的訴求。
以C2B(消費者到商戶端)這個環節來說,平臺要能適應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個本地化的支付方式,以及幣種置換。這里面的挑戰在于:首先,全球不同區域的消費者都有自己偏好的電子支付方式;其次,每筆C端交易,都會面臨退貨、換貨、促銷保價等復雜情況。
據記者了解:以亞馬遜為例,它每天要處理從上百個國家、幾千萬消費者處發起的覆蓋幾十個幣種的交易,且所有的信息和資金都要一一對應;另一頭,它們鏈接著全球幾十個國家的數百萬家中小微企業,每天須清算、結算、支付款項。同時,平臺有著自己的結算規則,有的是14天結算、有的是28天結算、有些允許直接退貨、有些支持換貨不退款。在各種各樣規則之間,平臺要對每一筆交易收取手續費,同時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完成幣種轉換。
瞄準出海企業供應鏈和大型電商平臺的支付痛點,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們,都在圍繞構建更加敏捷高效、安全可靠的數字支付基建做文章——而這篇文章最重要的主題,是支持出海企業滿足屬地金融監管規則,開拓多元市場。
PingPong、連連國際(港股上市公司連連數字旗下跨境支付核心品牌)等頭部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自建了SaaS系統,銀行只需于其提供的SaaS系統進行簡單的信息對接,實現賬戶綁定,即可為其跨境電商、外貿企業等客戶提供跨境電商收款、一般貿易收款、供應商付款、貨幣匯兌等全場景服務,并在后臺直觀呈現全球賬戶體系和資金清算信息。
目前在跨境支付領域,有趨勢性的變化在發生并鞏固:跟大額跨境支付場景不同,在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下,傳統銀行電匯模式早已不占據主導地位,“數字錢包”代表的線上支付模式正成為主流支付模式。
央行2025年前兩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二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3338.45億筆,金額82.11萬億元;一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3060.72億筆,金額 84.17 萬億元。
匯總兩個數據(注:已將轉賬業務統一納入統計,并對支付機構間合作業務去重),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銀支付機構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6402.17億筆,金額為166.28萬億元。
另據記者查閱央行數據,截至2025年8月末,非金融機構存款(支付機構交存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為25010.29億元,為自3月末谷底的23888.65億元一路上升,也是繼1月(30909.63億元)、2月(25092.36億元)之后的今年新高。
中國支付企業已低調織就全球牌照網
近日提振第三方支付圈的一則消息,是PingPong正式成為了首批支持企業使用泛歐統一即時支付Wero的亞洲支付公司。“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技術對接,等待Wero官方面向企業端的支付服務上線。”PingPong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就在本月,Wero將面向企業端上線電商等場景下的在線購物、店內支付(POS)、訂閱支付等功能。屆時,PingPong平臺上的企業客戶,無需重復對接多套支付系統,通過Wero就能一次觸達歐洲多國消費場景,大幅降低跨境運營成本,并且提升用戶轉化。
Wero是由歐洲支付倡議組織(EPI,下稱“EPI”)聯合16家歐洲頭部銀行及金融機構打造的首款泛歐支付軟件,于2024年7月正式推出,旨在打破歐洲 “一國一工具”的支付分散格局,如荷蘭依賴iDEAL、比利時偏好Payconiq、法國慣用Carte Bancaire等,進而降低歐洲國家間的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目前,Wero在個人對個人(P2P)的即時轉賬中已實現廣泛應用。用戶無需輸入一長串的國際銀行賬戶號碼(IBAN),通過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或二維碼就能在10秒鐘內完成跨境匯款,相較此前傳統銀行幾小時甚至幾天的到賬時間,跨境支付時效得到數千倍的提升。
EPI官方數據顯示,自去年推出以來,Wero已覆蓋德國、法國、比荷盧經濟聯盟等核心市場 75% 以上的活躍銀行賬戶用戶,且這一覆蓋率正以每月2%-3%的速度持續增長。EPI首席執行官瑪蒂娜?魏默特(Martina Weimert)指出,“Wero已經在法國、德國、比利時成功上線,隨后將落地荷蘭與盧森堡,可以說是已經覆蓋了歐洲三分之二的數字支付場景”。
PingPong成為首批支持企業使用泛歐統一即時支付Wero的亞洲支付公司,這件事的意義在于:按照歐洲核心市場總人口大概測算,接入Wero有望觸達超2.5億主流消費群體。
就在上月(9月),PingPong還與東盟領先的聯昌國際銀行(CIMB)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截至目前,其與主要金融機構和本地清算體系達成了直連合作,包括成為swift會員單位,直連單一歐元支付區系統SEPA、英國快速支付系統FPS等,擁有60多張全球支付牌照和許可累計服務交易規模超兩萬億元。
再往前回溯一個月,8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移卡宣布,旗下日本全資子公司YeahPay Japan獲日本經濟產業省批復,可在日本開展線上線下掃碼收單業務。
連連國際也發展迅猛,目前支持使用超130個幣種,在全球范圍內手握60余張支付牌照及相關資質。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連連國際累計服務客戶數量超790萬;截至去年末,數字支付服務總支付額超3.3萬億。
我國跨境電商上半年進出口正式統計數據,將會在本月發布。而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就2025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上,相關人士提供過初步測算: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約1.03萬億元,增長4.7%;進口約2911億元,增長9.3%,出口導向格局持續強化。
這組數據的意義是,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跨境支付份額,將會隨著強出口導向格局,進一步擴容。它們通過深耕“全球合規牌照+本地化服務網絡”,正長成我國構筑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先進力量,低調編織一張全球合規支付牌照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C端(個人客戶)的跨境支付規模,也可預見地在為期8天的國慶中秋假期的助推下迎來階段性爆發。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中秋假日8天,全國國內出游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23億人次。
央行10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銀聯、網聯共處理支付交易415.52億筆,較去年國慶節假期增加95.23億筆;處理支付交易金額13.26萬億元,較去年國慶節假期增加1.86萬億元。
排版:羅曉霞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