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三季度業績預告逐漸進入密集披露期,A股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業績驗證潮”。
Win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已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從業績預告類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喜(預增、略增、扭虧)公司數量占比在七成以上,顯示出強勁的業績增長勢頭。其中,廣東明珠、英聯股份等公司更是以超10倍的業績增幅,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高業績增幅超16倍
從目前已經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廣東明珠、英聯股份等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增幅居前。
英聯股份9月29日晚發布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50萬—3750萬元,同比增長1531.13%—1672.97%。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實現了增長,主要來自于快消品金屬包裝易開蓋板塊的貢獻。報告期內,公司金屬包裝板塊智能化、自動化產線的快速響應供貨能力和生產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等核心優勢進一步顯現,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提升,公司營業收入實現穩步增長。同時,公司通過產品結構調整等精益化管理方式提升了經營管理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公司綜合毛利率增長。此外,報告期內,公司確認增值稅加計抵減損益對本期利潤產生了正面影響。
廣東明珠預計前三季度業績最大變動幅度也在10倍以上。公司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15億—2.63億元,同比增長858.45%—1071.44%。
公司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全資子公司明珠礦業擴幫工程采出新礦導致本期鐵精粉產銷量同比增加,以及明珠礦業將水洗石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增加超細碎設備和干式磁選設備,鐵礦石經破碎拋廢后進入球磨生產鐵精粉,提高鐵精粉產量,6月份已完成技術改造,同時,將老骨料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后,可以加工鐵礦石塊礦,6月份起增加了銷售塊礦業績。
此外,利民股份、兄弟科技、永和股份、廣大特材、金力永磁、長川科技、皖維高新、山東鋼鐵、濤濤車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最大變動幅度均超過100%。
半導體公司業績亮眼
在全球景氣度持續提升的背景下,部分A股半導體企業的前三季度業績亮眼。
比如,長川科技公告稱,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7億—8.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39%—145.38%。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半導體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客戶需求旺盛,產品訂單充裕,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使得利潤同比大幅上升。
揚杰科技發布的公告顯示,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37億—10.04億元,同比增長40%—50%。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汽車電子、人工智能、消費類電子等領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帶動公司主營業務實現顯著增長。公司始終堅持產品領先的技術引領戰略,持續加大高附加值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報告期內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同時,公司將精益生產理念深度融入功率半導體生產全流程,通過生產流程優化、質量管控強化及成本精細化管理等舉措,全方位提升運營效率。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呈現逐季提升的良好態勢,為利潤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業內人士指出,2025年全球半導體延續樂觀增長走勢,同時,政策對供應鏈中斷與重構風險持續升級,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三季度半導體仍為旺季期。
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2025年8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649億美元,這一數字不僅較2024年同期的533億美元實現21.7%的同比增幅,較7月的621億美元也環比提升4.4%,延續了行業持續回暖的態勢。其中,中國銷售額176.3億美元,占據27.2%的份額,同比增長12.4%。
漲價助力業績飆升
化工行業內部分公司通過產品漲價,同樣實現業績大增。
利民股份發布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公司前三季度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4億元至3.94億元,同比增長649.71%至669.25%。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公告顯示,由于公司主要產品銷量和價格同比上漲、毛利率提升以及參股公司業績上漲帶來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無獨有偶,兄弟科技在產品漲價帶動下,前三季度業績也實現翻倍。兄弟科技發布公告稱,預計2025年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億元至1.15億元,同比增長207.32%至253.42%。
公司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實現增長,主要系部分維生素產品價格上漲,苯二酚項目整體產能利用率提升、產品銷量增加,同時部分產品成本下降,報告期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所致。
浙商證券化工研究團隊的觀點稱,化工價格表現好的子行業主要集中在產能增長壓力較小的子行業如制冷劑,剛需和供給集中的子行業如磷肥鉀肥、食品飼料添加劑、部分小品種農藥,內需為主或進口替代的子行業如改性塑料、合成樹脂、復合肥等。
東海證券認為,隨著化工行業“反內卷”工作推進,監管部門對新增落后產能審批控制,行業低效產能有望加速出清,供需結構逐步優化,化工行業或將實現盈利修復。近期,已有草銨膦、錦綸、滌綸長絲等細分行業企業開始呼吁合作共贏、行業協同,建議持續關注各細分領域“反內卷”進展。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