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旅消費市場國慶長假成績單揭曉。
根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10月1日-8日,江蘇全省接待國內游客6075.15萬人次,游客總花費644.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48%和23.73%,日均分別增長8.92%和8.26%。
值得注意的是,銀聯商務數據顯示,假期前七天(2025年10月1日至7日),全省異地文旅消費208.69億元,同比增長25.89%;占全國的9.74%,保持全國第一。去年1月召開的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上披露,去年全省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6201億元,增長15.56%,占全國的10.04%,已位列全國首位。
江蘇為何能成為國慶長假異地消費的“流量高地”?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以及區域聯動引流無疑是最重要的兩大法寶。
假日期間,江蘇全省聯動共推出4200余項文旅活動,內容包括藝術展演、文博展覽與互動體驗。
在“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大趨勢下,江蘇將大型演藝活動打造成強大的“客流引擎”。
大麥網數據顯示,假期前七天,江蘇共舉辦1490場演出活動,觀演人次58.85萬、同比增長107%,票房收入4.14億元、同比增長117%。常州太湖灣音樂節4天吸引14萬樂迷,蘇州太倉元氣森林音樂節3天接待9萬多觀眾,南京湯山華晨宇火星演唱會3天吸引超10萬觀眾。
全國火爆出圈的明星賽事蘇超在假期期間持續發揮異地觀光、消費的帶動效應。
截至10月7日,三場“蘇超”比賽帶動南京、徐州、南通3個主場城市比賽日A級景區接待游客249.62萬人次,同比增長11.45%,其中接待外地游客181.11萬人次、同比增長13.38%。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9.58億元、同比增長33.73%。
江蘇多地圍繞蘇超比賽實施“票根+”優惠措施,推出20余條“跟著蘇超游江蘇”旅游線路和景區門票減免、文旅消費優惠券、特定人群優惠、免費體驗、免費交通服務等150余項惠民措施,以及文旅市集、“第二現場”等活動豐富觀賽體驗。
江蘇還從“夜經濟”著手,拉長文旅體驗時間,豐富了消費場景。全省75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聯動發力,策劃開展演藝展覽、市集展會、觀賽互動、游園體驗等137項特色活動。
國慶期間,江蘇89家備案博物館延時開放,其中40家推出主題夜游夜演活動,南京博物院“盛世華彩·樂享南博”、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游運博·千年流光”成為親子家庭與文化愛好者的夜間熱門打卡地。假日期間江蘇全省備案博物館(紀念館)共接待觀眾724.04萬人次,同比增長13.58%,文創收入達3966.49萬元。
這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后,離不開前瞻性的政策布局。
早在去年年底,江蘇省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文體旅聯動提振消費的若干舉措》,圍繞演唱會音樂節、優秀劇目文藝演出、高品質高流量臨特展、重大體育賽事、促進入境旅游恢復發展、提升境外人士支付服務便利性、打造優質文旅線路、支持商旅文體融合、支持發展文旅新業態、支持“夜經濟”品牌等10個方面,提出具體獎勵措施。
在今年1月1日舉行的該政策發布會上,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倪國強指出,《若干舉措》的出臺,就是用真金白銀為文體旅業發展賦能,努力將江蘇省的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的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舉措》中明確“獎勵金額與省外觀眾占比掛鉤”,比如支持舉辦演唱會、音樂節細則中,對省外觀眾比例超過55%的,獎勵金額上浮10%。引導主辦方優化跨區域宣傳策略,以爭取更高比例的外地觀眾。
今年7月17日,2025年江蘇省首批文體旅聯動提振消費獎補項目名單出爐,省財政共下達資金1176萬元獎補了25個項目經營主體,涵蓋演唱會、文藝演出、體育運動、文旅新業態等多個領域。
首批獎補資金的精準發放,大大鼓舞了市場信心,也為國慶假期期間的各大優質項目吸引了更多市場資源,注入了更多動力。
江蘇省政府參事室特聘研究員、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周凱教授認為,財政獎補政策絕非簡單的政府“輸血”,而是以資金撬動市場“造血”機能。江蘇這一政策,開辟了江蘇文體旅多方賦能促進消費的新路徑。通過設置省外觀眾占比、消費拉動效應等剛性績效指標,實現公共資源精準投放與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