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航天科工集團旗下運載火箭總體單位——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工火箭”)的控制權或將發生變化。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近日披露的消息,航天科工火箭30.66%股權自10月9日起進入預披露階段,(預披露)結束日期為11月5日。航天科工火箭主要從事固體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軌道航天器等的研發和生產。有資料稱,該公司研制了我國首型車載機動固體運載火箭,實現了我國航天發射運載工具從液體到固體的拓展。
從企查查來看,航天科工火箭系航天三江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為央企航天科工集團全資子公司。
截至目前,航天三江集團持有航天科工火箭56.4347%的股權,其此番擬轉讓所持航天科工火箭30.66%的股權。
據掛牌信息,在此次股權轉讓后,航天科工火箭不得再繼續使用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子企業的字號、經營資質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不得繼續以國家出資企業子企業名義開展經營活動。這意味著其控制權可能會發生變化。
航天科工火箭成立于2016年2月,于2017年1月發射快舟一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商業航天發射服務。2017年12月,公司與8家社會投資機構簽訂A輪增資協議,募集資金12億元。
2020年4月,有媒體報道稱,航天科工火箭已經初步具備登陸科創板的條件,正在完善公司治理,“公司的IPO應該不會太晚,目前的估值有50億~60億元”。
2022年5月,航天科工火箭入選湖北省2022-2023年度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名單。根據湖北省相關政策,“金種子”企業有望在政策扶持、上市服務等方面受到重點支持。其中包括:“金種子”企業在上市過程中,享有“綠色通道”服務,對企業在改制、輔導、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關部門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資金和時間成本,優先受理、專人聯系、限時辦結,對企業個性化問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幫助企業掃除上市障礙。
2022年6月,航天科工火箭宣布完成B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為15.855億元。募資主要用于固體運載火箭研發及性能提升、液體動力關鍵技術攻關及發動機研制、研發保障條件建設,助力快舟火箭型譜系列化、商業發射常態化。
2023年12月,嘉興尚道國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尚道國豐”)新進成為航天科工火箭股東。企查查顯示,尚道國豐的投資人中有壺化股份(003002)、金信諾(300252)等上市公司。
此外,東方精工(002611)曾在2024年5月表示,其間接持有航天科工火箭0.4617%的股權。
財務上,航天科工火箭2024年度的營業收入為6380.78萬元,虧損1.8億元;今年前8月,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735.65萬元,虧損1.01億元。截至8月末,公司總資產為30.45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5.9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正步入快速發展期。
在業界,2025年視為中國商業航天的“資本元年”。有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9月中旬,商業航天領域已披露融資事件超120起,融資金額超52億元;2024年商業航天融資總額突破200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出臺、產業成熟度提升等因素的共振下,頭部企業正密集沖刺資本市場,中科宇航、藍箭航天、屹信航天等一批頭部企業已啟動上市輔導。
國泰海通證券認為,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投融資金額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至24%。民營商業航天力量涌現,從供給端衛星載荷、火箭制造到需求端低軌衛星組網全面驅動產業低成本、高可靠、規模化發展。
另據賽迪智庫,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總體規模有望突破2.5萬億元,加速構建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