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地鐵站跟朋友見面,應該如何選擇地點?一些香港本地人的通常做法是:在恒生銀行(00011.HK)柜員機旁邊。
作為香港最大的本土銀行之一,恒生銀行可能即將退市。這家市值3000億港元的香港本地銀行,將被母公司匯豐控股(00005.HK)私有化。
10月9日早上,恒生銀行、匯豐控股聯合公告稱,建議撤銷恒生銀行股份的上市地位,私有化價格為155港元/股。9日上午,恒生銀行大漲26.3%,中午報收150.3港元,匯豐控股跌6.24%,報收103.7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匯豐控股在恒生銀行持股比例超過63%,私有化可能花費上千億港元現金。該公司匯宣布,未來三個季度不再回購自身股份。
業內人士認為,恒生銀行依然有部分地產方不良資產需要消化,私有化之后,匯豐控股要承擔這部分責任,這是兩者股價表現差異的原因之一;展望未來,協同效應還有進一步再提升的空間,符合現在匯豐內部改革的總體思路。
每股155港元現金付款
根據聯合公告,匯豐控股私有化恒生銀行的對價,計劃按照155港元/股進行現金付款,匯豐亞太作為要約人,已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將恒生銀行私有化,倘若計劃生效,股份將予以注銷。
恒生銀行此次私有化,匯豐控股給出了較高溢價。根據披露,按照今年6月底數據計算,此次私有化,匯豐控股給出的恒生銀行市凈率,達到1.8倍(實際及未經審核數字),對比香港可比同業公司中位數(0.4倍)。相較恒生銀行最近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率也達到30.3%。
數據顯示,私有化之前,匯豐亞太及匯豐亞太一致行動人持有恒生銀行11.88億股,合計占比為63.35%;私有化涉及股份大約為6.84億股(1060億港元)。
據此測算,此次現金私有化可能花費匯豐控股上千億港元現金,交易估值也遠高于同行業。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估值都比較低,拉低了銀行股平均估值,使得這一次私有化定價,相較于同業估值顯得比較貴。
公開資料顯示,恒生銀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銀行之一。聯合公告稱,恒生銀行植根香港近百年,有著深厚的傳統。匯豐十分尊重恒生銀行的獨特地位,計劃繼續通過匯豐及恒生銀行兩大品牌,在香港市場開展業務。因此,恒生銀行將保留根據香港銀行業條例所獨立獲授的持牌銀行認可,并維持獨立的企業管治、品牌形象、獨特的市場定位,以及分行網絡。
匯豐控股稱,拓展香港業務是匯豐的戰略重點之一,最佳的策略是強化匯豐亞太及恒生銀行在香港銀行業務的協作,并充分發揮各自的互補優勢及競爭力.同時,客戶也可以可自由選擇兩大銀行品牌。匯豐計劃持續向匯豐亞太及恒生銀行的人才發展與技術創新投入資源,并預期與恒生銀行發掘更緊密的協同效應,提升營運效益。
公告稱,此次私有化不會改變恒生銀行與其客戶的日常互動。客戶的銀行賬戶和客戶經理(如適用)等將維持不變。
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扣除預期信貸損失前,恒生銀行營業總收入209.75億港元,同比增長3%,稅前凈利潤81億港元,同比下跌28.39%;股東應占凈利潤68.8億港元,同比減少30.46%,每股基本盈利3.34港元。該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當時提到,由于房地產行業持續面對信貸壓力,該行當時的不良貸款比率為6.69%。該行增加撥備后,預期信貸損失49億港元。
匯豐三個季度內不再回購,視為對香港重大投資
“孩子一定要聽媽媽的話。”一位曾經在恒生銀行任職的中層,如此形容恒生銀行經營上與匯豐控股的關系。
聯合公告稱,私有化計劃代表匯豐控股對香港市場的一筆重大投資,標志著匯豐堅信香港將繼續發揮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連接國際市場與中國內地超級聯系人的重要角色,而這也將為匯豐亞太和恒生銀行創造更多投資機會,進一步推動其香港業務的增長,并有利香港經濟整體發展。
匯豐預期,由公告日起計,三個季度內不再啟動任何進一步的股份回購,將其CET1(資本充足率)比率恢復至14%到14.5%的目標營運范圍。
10月9日上午,香港金管局回應傳媒時稱,知悉有關計劃,并一直與相關銀行保持溝通,按既定機制及程序進行有關監管審批,并留意到匯豐表明交易是對香港一項重大投資。交易完成后,香港匯豐銀行及恒生銀行將繼續作為兩家獨立認可機構營運,金管局會繼續與相關機構保持溝通。
光大證券國際策略師伍禮賢向第一財經分析,市場高度關注匯豐控股私有化恒生銀行的方案,近幾年,匯豐持續推動集團內部改革,重新調整部門設置及關鍵人事,主要目的是要提升運營效率、壓縮成本,私有化恒生銀行正是整體改革中的一步。此前,匯豐已向恒生銀行派任高管,這個做法也被市場視為鋪墊。恒生上半年業績顯示不良貸款壓力仍大,此時提出私有化,相比此前股價溢價三成,接近近年股價高位,有助于吸引中小股東投贊成票,緩釋他們對資產質量的擔憂,預計較多股東愿意接受。
伍禮賢稱,但對匯豐而言,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交易需動用巨額現金;暫停股份回購,對股東不是好消息;合并后恒生不良貸款將并入匯豐報表,壞賬率或升高,這些都不是利好,這也是匯豐股價下跌主要原因之一。但中長期看,私有化可以深化兩家銀行協同效應,符合匯豐提升效率的改革總體思路。
“以后兩者要怎么分工?”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認為,匯豐控股全面私有化恒生銀行屬于特殊情況,恒生銀行本是匯豐控股持股逾六成的子公司,交易完成后將變為100%控股,等同于并入匯豐體系,變成全資子公司,未來品牌地位及業務劃分尚待觀察。投資者此前憂慮恒生市值偏低、貸款風險上升,此次私有化使相關資產質量風險由匯豐承接,未來,恒生是否保留獨立品牌、網點與業務分流如何設定仍存疑問,目前依然有待觀察。
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匯豐控股實現收入341億美元,同比減少9%;稅后凈利潤為124億美元,同比下降30%,主要由于確認聯營公司交通銀?相關的攤薄和減值虧損21億美元;此外,2024年同期出售加拿大和阿根廷業務帶來的36億美元非經常性收益不再。該公司解釋稱,正按計劃履?成本承諾。2025年上半年,因精簡集團的組織架構?產?6億美元成本,這些成本主要與遣散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