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銅價因大幅上漲“火出圈”。節后,銅價又將如何演繹?
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9月30日),銅現貨和期貨價格大漲,其中滬銅期貨主力合約創出自去年5月31日以來的階段新高,達到83820元/噸,A股相關股票也大幅上漲。國慶節期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也漲勢不俗,創出逾16個月新高,累計漲幅超過3%。
國信期貨首席分析師顧馮達對第一財經稱,近期銅價快速上行并創出多月新高,是宏觀政策、供需基本面與市場情緒多重利好共振的結果。
銅礦供應緊張是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華聞期貨總經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長程小勇稱,供應緊張已經在礦產得到體現,盡管部分銅礦受高價格提振而擴產,但干擾因素導致很難實際達產。尤其是全球巨頭Freeport-McMoRan位于印尼的Grasberg銅礦已宣布不可抗力,進一步加劇供應緊張。同時,供應偏緊可能正向精煉銅傳導。
關于銅價后續行情,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受外盤銅價上漲影響,節后開盤首日滬期銅上漲概率大,但也要警惕節后高位回調的風險,四季度銅價有望延續偏強震蕩格局,企業可通過套期保值對沖相關風險。
供應緊張助推銅價大漲
9月份,銅價呈現先窄幅震蕩、后大幅拉升的走勢。
根據長江有色金屬網信息,9月份,長江現貨1#銅月均價報80775元/噸,日均上漲167.73元/噸,環比8月均價上漲2.11%;同比2024年9月均價上漲7.99%。其中,9月30日,國內現貨銅價大漲,長江現貨1#銅價報83140元/噸,漲760元。
期貨市場也存在類似情況,滬銅期貨主力合約自9月25日開始大幅拉升3.4% ,在26日和29日小幅回調之后,30日再度大幅上漲,盤中創出自去年5月31日以來階段性新高83820元/噸,收盤報83110.00元/噸,上漲1040元,漲幅為1.27%。
外盤,LME銅價在國內“十一”假期也漲勢不俗,10月1日~3日連續上漲后,于10月6日創出去年5月23日以來新高10800美元/噸,達到逾16個月新高,接近前期高點11104.5美元/噸。之后維持在10700美元上下窄幅波動。截至10月8日上午10點30分,國慶節期間LME銅價漲幅超過3%。COMEX銅也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全球銅礦供應干擾頻繁是市場焦點。南華期貨分析稱,早前的印度尼西亞Grasberg銅礦事故,對今明兩年的全球供應預期急劇收緊。此外,智利等地的銅礦也出現減產事件,共同加劇了銅精礦供應偏緊的局面。
“供應緊張已傳導至冶煉環節,加工費處于低位,部分國內煉企因虧損計劃在10月進行檢修,預計精煉銅產量將環比下滑。”南華期貨稱,美銀美林上調2026~2027年銅價重心,將2026年銅價預期,從每噸10188美元上調至11313美元,2027年預期進一步上調至13500美元/噸。
程小勇說,銅礦供應自去年以來持續緊張,銅礦長單加工費連續兩年大幅下降,而銅礦現貨加工費自今年2月以來跌至負值,這意味著礦山不僅不給銅冶煉廠加工費補貼,冶煉廠反而要給礦山倒貼加工費。
顧馮達也稱,銅市呈現“供應收緊、需求韌性”的緊平衡格局。根據上海有色網(SMM)最新數據,9月中國電解銅產量為112.10萬噸,環比下降4.31%,降幅明顯,主因冶煉廠集中檢修及陽極板供應緊張持續制約生產。10月產量預計進一步降至108.25萬噸,供應端收縮趨勢強化。與此同時,全球顯性庫存處于歷史偏低水平,國內“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疊加產業政策扶持,使得電網投資、新能源及家電等領域對銅的剛性需求形成支撐。
宏觀層面也是一大助推因素。顧馮達分析稱,2025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推升資源品風險溢價,而國內《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等政策持續發力,通過穩經濟、擴內需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系統性改善產業鏈景氣度,強化了市場對銅價中長期偏強的預期。
除了上述因素外,程小勇認為,銅的金融屬性發力,也是此次銅價上漲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美聯儲在9月份降息之后,市場擔憂美國經濟陷入新一輪滯脹,投機買盤不斷攀升。回顧上個世紀70年代滯脹期,銅價在1971~1974年、1977~1980年分別上漲13.9%和112.4%。
這次上漲有何不同?
在這之前,銅價也有過幾輪上漲行情,此次上漲又有何不同?
程小勇認為,以往銅價上漲主要是需求驅動,例如2003~2007年、2009~2010年、2020~2022年,分別受益于中國城鎮化加速、四萬億財政刺激和疫情帶來的出口提振。
“此輪,銅價上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受益于新能源帶來的消費需求的增長,第二個階段很大可能受供應偏緊(銅礦)和投資需求驅動,并非傳統的消費需求大幅增長帶來的。類似于上個世紀70年代滯脹期?!背绦∮聦Φ谝回斀浾f。
在顧馮達看來,此次銅價上行凸顯出“海外通脹韌性”與“國內政策主動作為”交織的新特征?;仡櫄v史,2020年銅價上漲,主要受全球流動性寬松與疫后復蘇驅動,2021年則更多由新能源預期主導。
“此輪上漲除受全球供應鏈重構、資源民族主義抬頭等結構性因素支撐外,國內產業政策對供給側形成有效托底,同時對‘反內卷’與綠色轉型的強調,使價格驅動邏輯更趨多元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銅市的金融屬性顯著強化,期貨市場在CTA資金及期現聯合體的參與下波動加劇,使得價格對政策預期及宏觀情緒的變化更為敏感?!鳖欛T達說。
銅價上漲之下,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漲。那么,此次銅價格上漲對產業鏈企業影響幾何?
“銅價持續上漲將對上下游企業帶來差異化影響?!鳖欛T達說,一般而言,擁有自有礦源、產業鏈完整且成本控制能力強的銅企(如國內頭部上市銅企)將最為受益。這些企業不僅能直接享受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增厚,還可憑借規模與資源優勢在加工費談判中占據主動。相反,以外購原料為主的銅加工企業,則面臨原料成本上升與利潤空間收窄的壓力。
程小勇也分析稱,此輪銅價上漲,受益的還是礦山,或者擁有礦山資源的銅企業,利潤集中在上游,中下游受加工費下降和原材料成本攀升影響,利潤受到擠壓。
對資本市場而言,顧馮達認為,銅價上漲通常利好資源類上市公司估值重估,但投資者需甄別企業盈利能力與成本轉嫁能力,重點關注資源自給率高、現金流穩健的行業龍頭。
漲勢會否延續?
節前上漲之后,節后銅價是否會延續漲勢?
南華期貨認為,受外盤銅價上漲影響,開盤首日上海期銅跳空高開概率較大。主力合約有望踏入84000~86000元/噸區間波動。但高銅價下的產業接貨意愿存疑,是需要警惕的風險點。若節后消費端未能有效跟進,銅價可能存在高位回調的壓力。
“預計節后滬期銅開盤漲超3%,恢復交易后存在高位回落的可能性,但考慮強基本面,短期回落均為較好的買入機會?!弊辖鹛祜L期貨有色研究總監周小鷗稱,整體看,銅市依然充滿復雜性。對投資者和產業鏈而言,不應因單一事件影響自身判斷,需要同時關注基本面和宏觀政策的雙重影響。
程小勇也認為,漲勢尚未結束,尤其是海外財政和貨幣雙發力,銅的投資屬性會助推期價再創新高。
展望四季度行情,顧馮達認為,四季度銅價仍將延續偏強震蕩格局,滬銅主力合約核心運行區間有望上移至79000~85000元/噸,并有沖擊年內新高的可能。
“支撐銅價十月保持強勢的核心邏輯在于:其一,供應瓶頸短期難解,銅精礦加工費長協談判在即,海外礦端干擾頻發與國內冶煉產能受限(如陽極板緊張)共同制約供給彈性;其二,政策托底需求,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在傳統淡季后繼續發力,電網、新能源車等領域消費韌性可期;其三,地緣風險與美元流動性環境對風險溢價的推升仍在延續。”顧馮達說。
銅價波動之下,企業和投資者有何應對之策?
“對于企業而言,要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銅價給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尤其是下游企業,如家電、汽車和電纜等,需要積極運用銅期貨和期權對沖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攀升的風險。”程小勇說。
顧馮達也建議,下游企業按需采購、結合期貨工具進行買入保值,以規避原料進一步上漲風險。
對于中上游企業而言,程小勇認為,銅價大漲背后意味著高波動,如果上游企業銷售節奏和價格上漲節奏沒有匹配好,銷售利潤和存貨減值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需要做好賣出保值策略;中游加工企業主要賺取加工費,但也需要踩準節奏,做好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的保值。
投資者方面,“可關注回調后的多頭布局機會,但需警惕短期宏觀數據擾動、海外貨幣政策變動及美國銅貿易政策可能引發的雙向劇烈波動?!鳖欛T達認為,中長期看,銅作為能源轉型關鍵金屬,在“十五五規劃”政策導向下具備戰略配置價值,但市場參與需嚴格風控,避免追高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