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并至,長達8天假期為文旅消費市場提供了重要契機。這為深度游和長線游創造了有利條件。從市場預訂情況看,部分旅行社的假期出游人次與人均消費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呈現出顯著的“量價齊升”旺盛態勢。預計今年雙節假期將成為居民休閑出游的集中釋放期,也為觀察中國文旅消費市場的新趨勢、新變化提供了絕佳窗口。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的訂單數據,揭示了文旅消費的兩大核心趨勢。一是長線深度體驗受追捧。游客在預訂國內長線產品上的花費同比大幅增長,包車游等個性化出行方式預訂熱度翻倍。尤其是西北地區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新疆的北疆環線成為最熱路線之一,青海高原自然景觀整體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八成。二是文旅商體融合引領新潮流。熱門活動場館周邊的酒店、景點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表現出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展覽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等趨勢特征。
近年來,我國文旅消費市場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革,發展核心已從過去的規模擴張全面轉向質量提升與體驗深化。游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打卡,而是追求更具個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鳴的旅行體驗。在這一轉型過程中,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差異日益凸顯。親子家庭青睞將互動與教育融合的研學游,注重自然科普活動和手工體驗等內容;年輕客群更加關注旅行的情感價值和文化認同,特種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國潮體驗備受追捧;銀發群體則更看重舒適度和便利性,無障礙設施與慢節奏行程成為其選擇的關鍵。這種日益細分的多元化需求,既為旅游業創新發展開辟了新空間,也對文旅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文旅產業正進入需求精準細分、服務品質全面提升的關鍵發展階段。
為順應文旅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文化和旅游部正組織開展全國國慶文化和旅游消費月主場活動,通過增加優質供給、創新消費場景,積極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次消費月充分結合雙節特點,組織各地及相關機構策劃推出豐富多樣的文旅活動和惠民措施。一方面加大惠民力度,為群眾假期出游提供更多優惠選擇;另一方面推出業態多元的文旅新產品、新場景,顯著提升消費體驗。各地結合地方文化特色開發的旅游產品明顯增多,如非遺體驗、文化主題酒店等創新業態備受青睞,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當前文旅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在以下四個維度積極應對一些結構性挑戰,不斷完善相關服務。基礎設施方面,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亟待改善,一些地區的接待設施、交通接駁和公共服務未能跟得上旅客需求,直接影響游客體驗的舒適度與便捷性。產品供給方面,同質化競爭問題需予以重視,一些地方的游船夜游、古鎮開發、仿古街區等項目呈現低水平重復建設情況,缺乏差異化特色。服務品質方面,從導游專業素養到景區管理水平均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時有發生的服務不規范直接影響游客滿意度和重游意愿。文化內涵方面,部分文化旅游產品停留在表面形式,一些文化主題公園僅滿足于符號化展示,缺乏對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動式體驗設計,難以滿足游客日益提升的精神消費需求。
為推動文旅消費邁向高質量發展,系統破解當前面臨的問題和短板,需要構建政府、企業、社區與游客多方協同的治理格局。需完善薄弱地區的交通網絡與公共服務配套,通過優化旅游標識系統、提升廁所與停車場設施、實現無線網絡覆蓋等舉措,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與游客體驗。同時,還需引導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深度挖掘歷史脈絡、民俗傳統與物產資源,推動文旅產品從同質化競爭向個性化、定制化方向轉型。為了增強文化體驗深度與敘事真實感,可以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文旅項目運營,真實展現地方生活場景,從而構建具有持續吸引力的原真性文旅消費生態。
綜合來看,進一步推動我國文旅產品供給升級,需加快建立覆蓋導游、酒店、餐飲、交通等全鏈條的服務質量標準體系,以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和智慧化監管推動服務質量整體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