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密集發布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穩增長工作方案,一場以“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突圍”為核心的產業變革正加速落地。此輪穩增長方案的本質是,將政策紅利精準注入“新質生產力”的毛細血管。本微信公眾號特推出“觀策論市”報道,聚焦政策錨點,結合相關產業形勢,剖析未來的結構性機會。
9月下旬,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稱《方案》)。從公布的主要舉措看,《方案》延續了近年來鋼鐵行業調控思路:加大產能置換力度,繼續實施產量壓減政策,按照支持先進企業發展、倒逼落后低效產能退出的原則落實年度產量調控任務,促進供需動態平衡;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增加高端產品供給;原燃料方面,強調保供穩價,鼓勵焦煤及廢鋼進口等。
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的一些行業穩增長方案,涉及鋼鐵、石化、建材、汽車等多個傳統基礎行業,體現出在行業轉型發展階段,政府對這些傳統行業的重視。這些行業多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但從細分行業觀察,轉型發展階段又都面臨各自不同的機遇與挑戰。
“整體穩增長政策導向是強調行業自律,不搞區域價格惡性競爭,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強鏈合作,加大產品研發和創新,積極拓展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在減量發展的同時,結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企業實現高質量低碳轉型發展。” 江蘇富實數據研究院院長蔡擁政說
中輝期貨黑色負責人陳為昌告訴記者,《方案》內容并未出現具體的粗鋼調控數量目標,且強調了原燃料供給要避免“一刀切”,產業鏈供應端出現短時間劇烈收縮的可能性降低。
記者發現,從今年的鋼鐵行業看,上半年雖然鋼價呈現下行態勢,但成本端礦焦價格下調遠大于鋼價,鋼廠整體盈利狀況同比得到改善。
蔡擁政告訴記者,三季度原燃料價格走勢偏強,鋼廠采購難度加大。鐵礦因鋼廠補庫,加之海外發運不穩定以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價格反彈至107美元/噸附近。焦炭價格也強勢反彈,連續調漲八輪,給鋼廠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目前部分鋼廠的建材已無利潤可言,電爐鋼更是減產檢修增加。從鐵廢比成本考慮,一些長流程鋼廠目前靠“吃”一些低品礦維持高爐運轉,效益也明顯縮減。由于市場擔心國慶中秋長假期間鋼廠供應維持高位而需求走弱,鋼價再度在節前下跌,整個鋼價走勢和去年節前截然不同。
“從目前黑色產業鏈基本面看,由于鐵水產量持續高位運行,鋼材整體供應仍然充裕。需求端雖有造船、汽車以及旺盛的出口支撐,但房地產和基建的弱勢拖累建材消費持續下滑,整體鋼材需求仍然較弱。四季度進入建筑鋼材季節性淡季,卷板以及出口出現明顯增量的可能性不大。”陳為昌說,目前較高的鐵水產量對原料端形成了支撐,但上游供應也存在一定放量的可能。11月份西芒杜礦山預計開啟鐵礦石發運,雖然短期絕對量不會很高,但其持續提升的產能將影響市場預期。焦煤近期產量不斷上升,長假之后預期將與去年同期相近,同時隨著進口量的增加,供應端偏緊的狀態將不斷得到改善。總體來看,終端需求最終或難以承接持續高位的鐵水產量,后期不排除出現負反饋的可能,同時原料供應端的改善也將使黑色系價格上行空間受限。
對于四季度鋼市,業內人士持有不同的觀點。
蔡擁政認為,從產業鏈的角度看,鋼鐵行業四季度形勢依然嚴峻,鋼廠效益管控比上半年要難,鐵礦對海外貨幣政策比較敏感,又逢四季度鋼廠冬儲,價格易漲難跌。煤炭供應和儲備也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使煤焦價格也存在一定的支撐。在傳統需求淡季、供應過剩的背景下,“北材南下”預期可能會被強化,鋼價上漲不易。
東海期貨黑色金屬首席研究員劉慧峰則認為,《方案》強調要落實年度粗鋼產量調控任務,并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標任務。2025年前8個月,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935萬噸,若按全年3%的壓減目標估算,仍有1000萬噸左右的減產空間,且目前黑色板塊依然存在壓縮利潤的空間。隨著四季度需求的進一步走弱,鋼廠主動減產意愿也會有所增強,再加上四季度還有一系列宏觀利好,因此對鋼材價格走勢不宜過度悲觀。
同時,《方案》還強調加強鋼鐵行業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建設一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這一方面是因為鋼鐵、水泥、鋁等冶煉即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另一方面是因為歐盟的CBAM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因此提前進行綠色低碳升級,以防止出口競爭力的減弱。同時,這也說明了本輪“反內卷”與上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的不同是,本輪更多會采取諸如碳排放權等市場化手段來實現落后產能的退出,再通過“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以及科技創新和調整鋼材需求結構的方式來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陳為昌認為,目前黑色系價格最大的向上驅動力量仍然是宏觀因素以及“反內卷”預期。預計四季度行情整體會呈區間波動狀態,交易上需注意宏觀預期帶來的階段性反彈。
對于2026年鋼鐵行業,蔡擁政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美聯儲降息后,美元資產收益率相對下降,新興市場資產吸引力將上升,資本有望從發達市場回流至新興市場,全球投資可能迎來擴張周期,尤其是非洲、東南亞、中東、中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礦產和能源投資,這對國內鋼材出口依然較為有利,只是在關稅影響下出口區域和出口的鋼材品種可能會出現較大調整。
“結合國內經濟轉型調整方向,資金也在逐步流向效益預期好、市場前景較好的實體領域。從國內宏觀數據看,設備更新、AI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是各類資金關注的重點,這對鋼鐵行業轉型至關重要。2026年對鋼鐵產業鏈形勢并不宜太過悲觀,建筑鋼材需求或比市場預期要好,制造業鋼材利潤好,鋼廠資源流入多,供需有望達到相對均衡的狀態。”蔡擁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