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目前理想汽車旗下最小的一款純電車型理想i6正式上市。i6全系只有一款車型、一個價格,售價24.98萬元。10月31日前為首銷期,新車于9月27日起開始交付。
三個月銷量承壓后,理想i6是理想背水一戰的純電產品。為此,理想拿出了滿滿的誠意。首銷期內,理想i6直減1萬元,價格為23.98萬元,還標配后驅、空懸、VLA和冰箱,續航為720km。
空間方面,理想i6長4.95米,軸距3米,遠超特斯拉Model Y,后者長4.8米,軸距2.98米。但在價格上,理想i6比Model Y便宜1.37萬元。
在i6的發布上,理想采取了一種新型的發布方式——跳過小訂階段,直接上市發布,用戶有7天的時間決定是否鎖單。一位理想內部的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9月25日官宣首位品牌代言人之前,后臺顯示,全國關注i6這款產品的用戶已經超過10萬名,是理想汽車熱度攀升最高的車型。
“雖然不知道i6具體的銷量數據,但我們9月27日早上開會,內部同步的消息是,i6的銷量已經超過當年的L9第一次上市。”另一位理想汽車銷售部門的員工稱。他補充道,現在不止外部的用戶在搶購i6,內部的員工包含零售、交付、售后等都在購買i6。
接下來,擺在理想面前的最大難關是交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為了保證交付,最新一周的理想常州工廠排產計劃顯示,包括9月在內,今年理想為i6預備的產能預計在4.5萬臺-5萬臺。
按照理想的規劃,9月共有現車7000臺,大部分都為后驅版本車型;10月開始,常州工廠產能開始爬坡,達1.3萬臺;11月、12月,理想情況下規劃的產能分別是2.3萬臺、2.5萬臺。
“這是保守估計,目前的卡點不在我們的工廠而是在供應端,我們也在積極爭取更多的產能,爭取在年內為更多的用戶交付新車。”一位理想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伴隨重磅新車陸續發布完畢,新勢力們到了比拼產能的關鍵賽點,是否能跨過交付難關,直接左右著新勢力今年的成績單表現。蔚來CEO李斌此前在NIO Day后的采訪環節透露,樂道L90的產能將在10月達到1.5萬臺,而ES8將在12月達到這個數字。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曾在今年8月小鵬P7開賣時立下軍令狀:“P7的目標是同級轎車前三,小鵬實際上就是奔著前三去準備產能的。”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易思琳 攝
關注i6的用戶超10萬
“相比i8,一線銷售們對這次i6的上市信心更足一些。”一位理想汽車銷售部門的員工在9月24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時距離i6正式上市只剩關鍵的72小時。
信心源于“蓄水”(潛在客戶)訂單和上市節奏感。上述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早在9月25日官宣第一位品牌代言人是易烊千璽之前,全國對i6這款產品有關注的用戶已經超過10萬名,是理想汽車熱度攀升最高的車型。
上述人士補充道,跑單的情況在理想很少,因為交付快、不刷單。“每一個大定都是真實用戶,只要用戶鎖單、付下5000塊錢定金,我們的交付率就能達到98%以上。”
i6上市之前,理想汽車銷售體系在常州召開了一次全國銷售代表大會,當時開會的主要內容是向各大區傳遞總部關于i6的一些銷售節奏,以及關于這臺車的銷售目標——力爭10月底之前消化掉今年i6所有產能。
相較其他車企對新車發布當天就要求在市場上有足夠多的聲量而言,i6的發布節奏更加推崇行穩致遠。理想官方正式預熱i6的外觀是9月16日,直到9月22日才官宣了發布i6的正式時間、9月24日預熱i6的5C磷酸鐵鋰電池、9月26日凌晨全國大部分門店的展車、試駕車已經陸續到店。
一位北京門店的理想銷售稱,從9月26日至10月8日,公司要求一線銷售要開始上“通班”,即從早上9:30到晚上10點,都要守在門店,盡可能接住i6的意向用戶。
“這種傳播節奏,前期市場的聲量不會很大,直到i6發布當天,市場聲量也不會是頂峰。市場聲量要達到頂點,依賴的是后續銷售訂單的持續滾動和及時交付。”一位熟悉理想汽車營銷的知情人士稱,“在這種節奏下,我們不會有很炸裂的大定數據海報,關鍵還是看接下來訂單平穩期的情況。”
去年3月的MEGA風波短暫讓理想按下了暫停鍵,先后經歷了3個歷史上首次——首次短時間調整組織架構、首次官宣降價、首次大規模裁員。之后,L6幫理想穩住了銷量的基本盤,理想汽車官方透露,L6發布近7個月以來,累計銷量已經接近15萬輛。
如今在經歷一系列純電輿論風波后,i6想要復刻L6的銷量成績,為理想打贏純電的翻身仗。李想曾在社交媒體透露,內部對i6的目標是穩定后每月銷量在9000~10000臺。
3個月交付5萬臺,這個成績在整個理想產品序列中并不算拔尖,但對于剛進入純電市場的理想而言,在2025年最后3個月若能賣完給i6安排的所有產能,將為理想在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的喘息空間。
i7消失背后,理想的反思與迭代
在理想原來的規劃里,i系列準備了4款車型,i9、i8、i7、i6,和L系列嚴格對仗。但今年推出的兩款純電車型——i8和i6,在尺寸上相差并不大。i8和i6的軸距僅差5cm、高差10cm、寬差2.5cm、長差13.5cm。
i6上市前,李想在社交媒體曾透露,理想沒有i7。在30萬元以下的純電產品里,理想只有i6一款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高層人士處獲悉,砍掉i7、先發i8、再發i6,是在2024年9月敲定的。
去年3月,理想在經歷了MEGA風波之后,內部做過兩次重要的討論:一次是去年7月底商討了MEGA作為純電旗艦是否需要改,另一次則是9月,討論i系列應該怎么出牌。
去年9月,在還沒有商討出最終解決方案之前,大家的共識是:接下來要發布的純電產品不能輸,而在這個共識的指引下,無論是公司的資源,還是市場關注度都必須高度聚焦。
這個經驗來源于理想對過去兩次不那么成功的發布會的復盤。一次是2022年底發布L8的同時,將L7作為“One More Thing”在發布會后展示;另一次是2024年3月,發布純電旗艦產品MEGA的同時發布銷量承重墻——2024款L系列。
這兩次發布會的結果都不那么成功。
第一次,發布L8的同時發布L7,實際上是發布了兩款車,但因為不聚焦,導致市場的關注度更側重于L8,最后收獲的訂單也是L8優于L7。
“L7作為一個5座車,這個市場理應更偏大眾化一些,但當時發布之后,幾乎沒有人關心,聲量很小。”一位曾經經歷過L8、L7上市發布階段的理想員工告訴我們。這也導致了2023年2月,理想在線上又單獨為L7重新舉辦了一次發布會。
第二次,發布MEGA的同時發布2024款L系列,也導致了資源過度往MEGA上傾斜,導致作為銷量基本盤的L系列資源不夠,銷量在短期內出現了下滑。
“當時復盤得出來的結論是,我們一次講不了兩個故事。一次同時發布多款產品,用戶的信息很容易過載。”理想汽車第二產品線總裁張驍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吸取了前兩次的經驗之后,“市場上真的需要這么多車嗎?到底6、7、8、9,哪些才是用戶真的需要的車?”這些問題是在去年9月的會議上被理想高管們反復提及。
在討論的過程中,內部逐步發現:有一些車的存在并不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而是為了填縫、為了嚴格和L系列做對仗才產生。“i8和i6才是純電用戶更為廣泛的真實需求。”上述人士稱。
這個判斷源于車市整體的消費變化。價格戰下,20萬元以上乘用車市場份額雖然在持續上升,但平均成交價卻在逐漸走低。
“我們能看到的需求是,大家雖然對品質的追求沒有變化,但因為對未來經濟預期不足,消費開始變得保守,用戶已經不希望加太多錢買車。所以我們選擇了先發i8和i6。”張驍告訴我們,“i6和i8所處的價格段覆蓋的人群規模更大,i7和i9面向的則是消費升級的需求。”
而選擇砍掉i7,還因為和增程架構相比,純電能對車內空間實現更高的利用率——“在純電架構上,i8可以實現i9的空間,i6可以實現i7的空間。”張驍告訴我們,“在i6已經足夠好的情況下,i7的存在就沒有必要了。公司需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絕對的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