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博納影業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用AI制作了一部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這也是國內首部拿到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科幻短劇集。
“表情雖然沒有真人自然,不過純AI做的內容能到這種程度,還是讓人很驚艷了。”有看完這部短劇的觀眾說。
AI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迅速革新影視產業。在短劇領域,純AI制作的短劇在各大平臺上已頗為常見。相較真人拍攝短劇,AI短劇制作成本低、效率更高。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十多家A股公司布局AI短劇這一賽道。
當AI碰上短劇
2024年7月,《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在抖音平臺上線。這部12集短劇集,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博納影業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劇的全網播放量超過2億次。
事實上,近兩年市場誕生了多部爆款AI短劇,如快手星芒短劇與可靈AI出品的《新世界加載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制作的《美猴王》,杭州炬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興安嶺詭事》等。
AI短劇“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成為內容產業一股風潮,吸引了大批既有內容生產能力,又有技術儲備的企業布局。博納影業就是首批“吃螃蟹”的企業之一。2023年底,博納影業就成立了融合AIGC與電影工業化制片體系的AIGMS制作中心,探索影視內容的智能化制作。
去年,博納影業制作《三星堆:未來啟示錄》時,沒有選擇按照傳統流程做劇本、做分鏡、挑演員,而是直接把這項“重任”交給了AI。
博納影業集團影視制作副總經理曲吉小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當時大家普遍認為不確定性是AI技術的短板,但我們認為,在創意初期,這種不確定性可以為藝術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部AI原生作品的創作過程中,AI貫穿全部流程。“我們會去跟AI對話,隨著我們與AI聊的東西越來越多,上傳的素材越來越多,AI會逐步熟悉整個故事的世界觀,并生成故事人物和事件、情節,創作團隊只需要在AI提供的方向上做好選擇。”曲吉小江向記者表示。
如果按照過去的“傳統流程”生產一部影視作品,通常需要經過策劃、劇本創作、選角、置景、拍攝、后期制作等多個環節。即便是制作短小精悍的短劇,也同樣如此。用上AI后,這套流程被顛覆了。
AI技術已經成為影視創作者的策劃利器。沒有完整的劇本,AI可以提供故事大綱,由AI來完善或延展,創作者需要做的可能是跟AI聊天,給AI“投喂”素材。
真人拍攝環節更是直接消失了。AI將根據創作者的指令,并結合角色特征生成人物形象。而冗長的后期制作流程則會被大大壓縮,創作者只需要在AI制作的基礎上進行人工微調,完善作品。
“一集的制作時間可以壓縮到‘小時級’,跟傳統制作方式比,成本低很多。”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在AI技術的加持下,短劇的制作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周期明顯縮短。
上市公司“興趣”濃
如果說去年業內對AI短劇的投入,更多的還是在摸索和嘗試,那么今年的AI短劇,已經成為一股行業風潮。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目前已有10多家A股公司通過多種方式在AI短劇領域進行布局。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從技術和內容“兩端發力”。如快手既推出了主打視頻和圖像生成的可靈AI平臺,同時也推出了短劇品牌星芒短劇。
A股公司中,昆侖萬維從技術側、平臺側深度布局AI短劇。此前昆侖萬維已發布AI短劇創作平臺SkyReels。據悉,該平臺目前已完成多項升級,其支持30秒長視頻、多主體場景、首尾幀銜接等能力。
老牌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則從內容角度切入。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近期公開透露,華誼兄弟即將推出國內影視行業首個AI制作片單,目前已儲備7部AI短劇和1部AI電影,其中多個項目已完成制作,將陸續上線。
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其他諸多行業一樣,AI技術在影視內容產業的快速普及,必將為行業帶來革命性改變。AI制作短劇集是博納業務新探索的第一步,未來公司新成立的AI技術子公司將圍繞“AI+影視”展開更多元的探索,目前正在積極開發多類型的垂類AI應用,賦能影視行業從業者。
高效率低成本,是AI短劇的顯著優勢。曲吉小江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有不少AI團隊,一些團隊只有幾個人,卻能依靠AI做出不錯的科幻、玄幻作品。“放到以前這是不敢想象的,原來這類作品可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呈現較好的視聽效果。”
王中磊也認為,AI技術不僅能大幅降低制作成本,還能提升效率。通過“AI+真人表演+CG(計算機圖形學)”的模式,可以用低成本達到大片的效果。王中磊認為,掌握了AI等新技能的“新電影人”,將是行業未來的重要補充。
當然,讓上市公司對AI短劇產生濃厚興趣的,遠不止于此。“AI重塑了短劇的制作流程,也激發了創新,是我們與年輕一代深度對話的全新媒介。”國脈文化黨委委員、總編輯、總經理助理陸瑋侖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國脈文化在AI短劇領域深耕已久。據公司介紹,自推出AIGC短劇以來,國脈文化已累計完成240集AI短劇制作,全網累計播放量突破7000萬次。國脈文化最新制作的AI漫劇(動漫短劇)——《尋尊行動》,預計將在今年國慶節前夕上線。
“像《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這種項目,整體上是偏重工業的項目。按照傳統方式制作,沒有一定的資金預算,項目可能很難啟動。而有了AI就可以在條件沒那么成熟的情況下先試試,而且很快就能得到市場的反饋。”曲吉小江表示。
回歸“敘事核心”
部分企業對AI短劇感興趣,在于其受眾群體。有從業者向記者表示,AI短劇的受眾中,年輕群體占比很高。所以他們對AI內容的投入,更側重受眾群體更年輕的AI漫劇。
陸瑋侖也向記者介紹,國脈文化AI短劇核心觀影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六成觀眾年齡集中在18至35歲之間。其用戶畫像標簽高度重合于“國風愛好者”、“旅游達人”、“博物館控”和“科技極客”。
“這一群體對新生事物接受度高,樂于擁抱AI等前沿科技,具有高知、高審美,也不再滿足于快餐式娛樂,更追求內容背后的文化底蘊與審美價值。他們既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又對技術如何賦能藝術充滿好奇。”陸瑋侖表示。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AI在影視行業內進一步滲透,將是大勢所趨。陸瑋侖向記者介紹,目前國脈文化平臺上,AI生成的內容活躍度已經占到平臺內容的10%,未來這一比例可能提高到30%~50%。
而除了滲透度不斷提升,行業內的一個顯著趨勢是,單純的“技術流”不再占據主流。隨著AI制作技術更趨成熟,過去那種以“嘗鮮”為目的,以探索和展示AI制作技術為出發點的作品或將減少,回歸內容本源,將成為AI內容生產的關鍵。
“AI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一開始大家追求的是探索技術,但現在慢慢地所有制作公司和創作者都開始追求敘事,追求人物微表情的完善、情感表達的細膩度。大家正逐步意識到,不應該把制作技術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是應該回到影視作品的敘事核心上。”曲吉小江說。
從這一角度出發,博納影業在制作《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二季時,在延續第一季的AI技術的同時,也回歸了電影工業化制作流程。“工業化制作在AI的基礎上提供了確定性和精準控制,讓作品的細節更加豐富,制作更精準。”曲吉小江表示。
據了解,接下來博納影業會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二季升級為院線電影,AI技術被融入考古科幻影片的敘事中。“未來當影片在電影院上映后,大家可能在某些瞬間會忘記這是AI制作的,只把它當成一個敘事作品。”曲吉小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