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風吹到了城商行。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青島銀行、蘇州銀行、齊魯銀行等10家機構紛紛布局科創債,合計發行總額達到129億元,城商行成為發行主力軍。與此同時,市場認購熱情高漲,有的債券認購倍數高達2.87倍,實現超額增發。
專家指出,科創債一級市場具備配置價值,核心邏輯在于政策強力支持下的規模快速擴張、高評級發債主體主導的信用安全性,以及相對利率債的票面優勢。中小銀行發行科創債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也有利于精準支持區域市場。
科創債獲踴躍認購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同花順iFinD數據發現,截至9月25日,月內已有10家銀行發行了129億元的科創債,發行主體大多為城商行。整體來看,10只科創債發行期限均為5年,票面利率在1.84%至2.03%之間。
9月24日晚間,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并已于9月23日發行完畢。據悉,該期債券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0億元,品種為5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利率為1.87%。
青島銀行同時稱,該期債券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主管部門的批準,通過貸款、債券等多種途徑,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記者注意到,也有機構設置了超額增發權,并最終頂格發行科創債。9月23日,重慶三峽銀行公告了該行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第一期)發行結果,該期債券基本發行規模為人民幣20億元,票面利率為1.95%。
三峽銀行公告還指出,若實際全場申購倍數(全場申購量/基本發行規模)α≥1.4,發行人有權選擇行使超額增發權,增加發行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最終,該只科創債實際認購倍數為2.87倍,發行總額達到25億元。
“科創債一級市場具備配置價值,核心邏輯在于政策強力支持下的規模快速擴張、高評級發債主體主導的信用安全性,以及相對利率債的票面優勢。”國金證券首席資產配置官尹睿哲直言,“當前市場以AAA級央國企為主力發行方,且政策推動下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參與度提升,疊加科創債ETF等產品上市帶來的流動性改善,為投資者提供了兼具政策紅利與信用安全的配置標的。今年5月下旬起,科創債獲得市場踴躍認購,配置熱度持續領先非科創信用債。”
精準支持區域市場
自5月7日央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以來,金融機構積極搶灘科創債發行,銀行發行科創債規模不斷增加。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商業銀行已發行了52只科創債,發行金額累計高達2615億元人民幣。
記者發現,多家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中,也出現了與科創債發行有關的表述。例如,青農商行中報里提到,報告期內,該行成功發行全國農商銀行首單、山東省地方法人銀行首筆科創債券,成功完成全國首單上清所托管科創債券質押再貸款交易。再如,重慶銀行半年報中稱,該行聚焦科技金融,發行西部地區首筆科技創新債券,募集資金30億元,將全部用于科技領域業務。
復旦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復旦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爍指出,當前科創債利率顯著低于同業存單等傳統主動負債工具。發行科創債既有助于中小銀行降低融資成本,也能改善負債久期結構,減少短期資金依賴,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此外,中小銀行扎根市域、縣域金融市場,能夠將低利率、長周期的資金精準支持企業的科創項目,貸款方案也更靈活、更接地氣,從而提升科創資金使用效率。
“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產”是科創企業普遍具有的特點,因而其債券的信用風險定價遠比傳統債券復雜。石爍建議,中小銀行應盡快建立一套適應科創企業的信用評估模型和估值方法,并維持好科創債發行和信貸投放的動態平衡關系,保持資本充足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