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中國資本市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證監會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
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也讓外資紛紛看好中國資產的后市,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外資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樂觀預期。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為,中國企業的創新火花將幫助企業基本面兌現盈利增長,全球投資者對A股市場信心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作為中國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競爭力,仍將是外資機構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中國的關注焦點。
把更多機構和資金“引進來”
“十四五”期間,資本市場統籌開放與安全,穩妥有序推進市場、產品和機構雙向開放。總體看來,外資參與A股市場投資的便利性、穩定性持續提升,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正在形成。
一方面,證監會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股比限制,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投資展業。“十四五”期間,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呈現較大增長,證監會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另一方面,證監會健全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建立健全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制度,吸引境外中長期資金,拓展外商可投資期貨期權特定品種范圍,持續為境外投資者提供良好監管環境。
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合格境外投資者新規實施以來,合格境外投資者數量增長迅速,投資范圍不斷擴大。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907家境外機構獲得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持股規模9493億元。
特別是,滬深港通、滬倫通、基金互認等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證監會出臺“惠港五條”,大力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滬深港通開啟了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的快車道,往返的不單是產品和資金,更是投資者對兩地市場的認識、了解和關注。”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表示,當前互聯互通投資范圍不斷擴大,交易機制持續優化,交易人數越來越多,獲得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提升了兩地資本市場的活力,互聯互通的平穩運作和持續發展,推動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也提升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認為,截至今年6月,QFII和北向資金持倉占A股總市值的3%,若外資機構持股量恢復到2021年的峰值水平,預計還將有0.2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
拓寬渠道讓企業“走出去”
制度的開放讓外資機構愿意來、留得住,也讓中國企業愿意走出去、走得穩。“十四五”期間,證監會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拓寬境外上市融資渠道,大力支持企業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優質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
從《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明確將滬倫通境內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德國,到《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指引實施,將境內企業直接和間接境外上市活動統一納入備案管理,更好支持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融資發展,資本市場制度進一步完善,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截至目前,共有23家境內上市公司在倫敦、瑞士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熱情高漲,A+H上市公司隊伍不斷壯大。Wind數據顯示,僅今年以來,就有11家A股公司實現A+H兩地上市,合計募集資金超過900億港元,約占港股整體IPO募資額的七成。今年港股前五大IPO均為A+H公司,其中4家募資額超過百億港元,分別為寧德時代、恒瑞醫藥、三花智控和海天味業。
還有更多的A股公司在積極籌備赴港上市事宜。這既和兩地市場的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上市環境有關,又和企業自身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A股涌現出一批優質的、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這些公司希望借助港股市場加速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利用香港市場的全球資源,提升公司的國際競爭力與品牌形象。
中國資產吸引力提升
今年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特別是5月和6月,凈增持規模增加至188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表明,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總體較為穩定,外資投資人民幣債券規模上升,近期外資投資境內股票總體向好,透露出全球資本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愿在增強。
從“可選項”到“必選項”,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投資風格的悄然轉變,源于他們對中國資產價值的“再發現”。對中國資本市場穩市場、穩預期的信任投票,外資“真金白銀”的加倉選擇,折射出全球資本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堅定信心。
田利輝指出,估值低、波動小、股息率高等優勢,讓中國資產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對境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記者了解到,下一階段證監會仍將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系統研究完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總體布局、實施路徑,穩妥有序抓好自主開放重點舉措落實落地,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協同發展,持續深化市場、產品和機構的全方位開放,持續拓展資本市場跨境合作新空間,更大力度吸引國際資本。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