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三年后,郵儲銀行全資控股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將被合并。
9月23日晚間,郵儲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管理及業務架構,郵儲銀行將吸收合并下屬全資子公司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郵惠萬家銀行”),吸收合并完成后,后者的獨立法人資格依法注銷。郵惠萬家銀行的全部業務、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其他各項權利義務由郵儲銀行承繼,郵惠萬家銀行客戶的相關權利和義務均不受影響,已合法簽署的合同、協議繼續有效。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郵儲銀行此次調整并非個例,而是近年來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普遍現象。早在2022年6月開業之初,郵儲銀行把郵惠萬家銀行定位為“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試驗田”。而在此前,招行也撤回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招商拓撲銀行”的開業申請并終止籌備工作。
多家銀行業陸續整合旗下直銷銀行或數字金融子公司,行業正從初期的“多點試驗”轉向當前的“全面融合”,或意味著銀行業數字化發展進入深度整合新階段。
吸收合并有望降本增效
據郵儲銀行9月23日公告,該行吸收合并郵惠萬家銀行的背景,是基于郵儲銀行近年來,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數字化和集約化能力快速提升,以手機銀行為主要服務渠道的格局已經形成,線上綜合服務能力大幅增強。
基于有效利用資源,降低全行運營成本的目的,郵儲銀行表示對郵惠萬家銀行吸收合并,將實現三方面的優化:
一是實現戰略整合,吸收合并后,郵惠萬家銀行線上運營經驗整合到郵儲銀行,將對郵儲銀行線上業務實現補充;
二是優化資源配置,吸收合并后,郵惠萬家銀行的業務資源及人才隊伍,將為郵儲銀行發展注入新動力;
三是降低管理成本,吸收合并后,將降低郵儲銀行管理成本,該行稱“有助于將資源投入到互補性更強的領域,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作為直銷銀行,郵惠萬家銀行成立是銀行業探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之一。直銷銀行初期以其線上化、低成本特性受到關注,但如今其獨立存在價值已被大幅稀釋。與功能日益強大的手機銀行相比,直銷銀行在產品同質化、獲客成本高等方面面臨挑戰,難以滿足市場對一站式、全場景金融服務的需求。事實上,近年來已有超20家銀行陸續關停或整合直銷銀行業務,這反映了銀行業向“一體化運營”轉變的趨勢。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終止郵惠萬家銀行后,郵儲銀行不僅整體管理成本下降,還能將郵惠萬家銀行過去幾年鍛造的人才隊伍、積攢的優秀經驗整合到郵儲銀行發展大局中,對郵儲銀行線上業務是強有力的補充,有利于形成“1+1>2”的發展合力,符合郵儲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也符合股東利益。
另據郵惠萬家銀行2024年年報披露,截至去年末,該行在崗員工385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近五成,科技人員占比近五成,全員金融從業持證比例超60%。
開業三年累計用戶數超2000萬
郵儲銀行資料顯示,郵惠萬家銀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冊資本50億元,公司注冊地位于上海。據介紹,郵惠萬家銀行定位于“服務三農、助力小微、普惠大眾”,依托“數據+場景”,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不僅豐富了郵儲銀行服務場景,也為該行數字化轉型積累了經驗。
據郵儲銀行2025年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末,郵惠萬家銀行資產總額120.05億元,累計注冊用戶數超2000萬人。
具體業務數據上,該行理財業務上半年品牌專區交易量超6900萬元,環比增長330.70%。結算領域,圍繞商貿客群支付結算需求,研發創設產品“惠商貿”,惠商貿業務累計服務7個省(市)9萬余小微商戶,助力小微商戶經營發展。其中惠農品業務上半年在5個農業產區試點應用,解決農戶“結算慢、對賬難”問題,提高城鄉農產品收購場景支付便利性。
另據郵惠萬家銀行2024年年報,截至去年末,該行自營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占比81.6%;涉農貸款余額較2023年增長近4倍,支付結算覆蓋區域8個省,交易額15.66億元。縣域及以下客戶代銷理財保有量超過84億元,占比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據合并公告,郵惠萬家銀行財務報表已按100%比例納入郵儲銀行合并報表范圍,此次吸收合并事項不會對郵儲銀行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不會損害郵儲銀行及股東的利益。
郵儲銀行也表示,郵儲銀行所承接的郵惠萬家銀行的存量貸款、存款和資金,業務規模較小,且資金和貸款業務自然到期后不再續作,對郵儲銀行未來的業績表現整體影響較小。
數字化轉型方面,郵儲銀行近年來相繼完成了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公司業務核心系統及信用卡業務核心系統的上線。同時,該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整合內外部多維數據,以科技賦能業務模式創新和流程優化,在主動授信、場景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排版:汪云鵬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