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見南
2024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推出一攬子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舉措,為低迷的A股注入強心劑。一年后的今天,上證指數已悄然逼近3900點關口,市場活力持續迸發。記者梳理出十組核心數據,全方位解析A股一年間發生的系統性、結構性變遷。
上證指數震蕩攀升特征凸顯
過去一年間,上證指數震蕩攀升,市場逐漸擺脫短期投機思維,向價值投資轉變,呈現出市場內在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一年間,上證指數累計漲幅超33%,最高觸及3899.96點,創下10年多以來新高。從其間表現來看,上證指數在“9·24”快速反彈后,呈現放量攀升格局,尤其是今年4月7日以來,上證指數單日最大漲跌幅均維持在2%以內。市場結構方面,科技板塊活力迸發,北證50指數累計大漲150%,科創50、創業板指分別大漲111%、93%,市場整體呈現“硬科技領漲、藍籌托底”的特征。
成交活躍度明顯提升
市場交投活躍是行情發展的直觀體現,也反映出投資者對A股市場信心的增強。數據顯示,“9·24”一攬子金融政策落地前,A股日均成交額維持在5000億元左右水平,近期已連續30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以換手率來看,今年A股市場日均換手率超1.7%,創出2016年來新高;日均成交額超過1.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相比2024年大增逾50%。
A股市值首破100萬億元大關
今年8月,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截至9月23日收盤,A股市值近104萬億元,相比去年9月24日增逾四成。市值的突破不僅是上市公司整體價值的提升,更是中國經濟實力在資本市場上的映射,標志著A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科技股成新引擎
科技股成為A股新引擎。8月份電子行業A股市值突破10萬億元大關,近期更是頻頻創出歷史新高,最新市值13.26萬億元,取代銀行業成為A股第一大行業。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等TMT板塊總市值突破23萬億元,占全市場比例也頻頻創出新高。市場對科技股青睞有加,成交占比屢創新高。科技板塊已誕生2只萬億市值股票,包括寧德時代、工業富聯,后者更是TMT板塊首只萬億市值公司。
ETF規模突破5萬億元大關
ETF已成為各路資金借道入市的重要工具,改善了投資生態,助力市場更趨平穩。數據顯示,近期全市場ETF規模已經突破5萬億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ETF對市場的話語權逐年增長,年內ETF成交額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達到7.39%,創出歷史新高。
分紅額連創新高
在監管層的引導下,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蔚然成風,投資生態呈現出明顯的向好趨勢。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包括中期分紅、特別分紅以及年末分紅,2024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派現金額超過2.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中期分紅成A股新風向。根據分紅預案,A股公司2025年中期派現金額超過6400億元,分紅率超20%。這兩項數據均為歷史最高水平。顯然,A股的價值“錨”正在從博弈預期轉向穩定的真實回報。
注銷式回購興起
A股興起一股回購風潮。2024年A股實施回購公司超2100家,金額逾1600億元,均創新高;今年以來A股回購金額接近1100億元。注銷式回購漸成主流,近一年以市值管理為目的的回購數占比接近28%,創出歷史新高。
上市公司積極回購股票,不僅反映了其對自身價值的信心,也是市場生態環境優化的重要體現。
研發投入創新高
科技創新能力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提升市場估值的底氣。近10年來,A股整體研發支出及占營收比例逐年提升。2024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研發支出達到1.87萬億元,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為2.6%。科技類企業研發強度持續攀升,科創板公司去年研發投入占比中位數接近13%。
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是為未來業績和競爭力修建“護城河”,奠定了A股公司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強監管持續發力
監管對資本市場的整治持續強化,清除市場亂象,凈化投資環境,促進市場健康發展。證監會數據顯示,2024年辦理各類案件739件,罰沒款153億元,金額超過上一年兩倍。除行政處罰外,對涉嫌犯罪的積極追究刑事責任,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和線索178件,同比增長51%。
今年以來監管態勢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被立案調查的公司數達到54家。
“新陳代謝”加速
證監會一體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A股市場“新陳代謝”顯著加速。數據顯示,2022年之前,A股每年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從未超過20家。2022年至2024年連續3年強制退市公司數超40家,2024年更是突破50家,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退市公司數量有所減少,但依然處于歷史高位。
總體而言,“9·24”一攬子政策推出,不僅僅是一波行情的引爆點,更是市場新生態的起點,一個回報更實、結構更優、創新更強、投資更穩的A股新生態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