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新疆證監局、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國資委、工信廳、生產建設兵團、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單位指導,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證券期貨業協會、宏源期貨有限公司承辦的“DCE·產業行——期貨衍生品市場服務新疆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在烏魯木齊成功舉辦。
據悉,此次培訓旨在進一步提升新疆地區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運用期貨市場開展風險管理的認識和能力,為新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力。新疆相關政府機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的百余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新疆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時指出,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等功能。近年來,新疆期貨市場穩步發展,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在風險管理、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新疆地區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還存在提高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大市場、小機構”特點突出,期貨專業服務能力不強,產業參與度不高,缺乏善用期貨工具的專業團隊等一些短板。
對此,該負責人強調,下一步新疆應從以下方面發力推進期現結合相關工作。一方面,市場各方應立足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提升對期貨市場的認知水平,在優化國企參與期貨市場風險管理考評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設立期貨交割庫、完善“保險+期貨”模式支持政策等方面增進共識、凝聚合力;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應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產業主體,通過期貨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期貨公司應圍繞產業客戶需求,把準功能性定位,發揮專業性優勢,主動融入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大局,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提供定制化的風險管理方案,為產業發展和實體經濟賦能。
大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偉東在活動中表示,本次培訓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是落實證監會關于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工作部署的具體實踐,也是大商所與新疆各方深化合作、服務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行動。
實際上,多年來大商所在服務新疆產業發展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大商所已為新疆企業設立了1家交割廠庫和7個交割品牌,覆蓋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主要能化品種;自2024年以來,大商所在新疆地區已建立2家產融服務基地,圍繞3家龍頭企業累計開展14場“一對一”上門培訓,參訓人數超過500人次;2025年,大商所在新疆塔城地區落地了新疆首個“銀期保”種收專項項目,圍繞3萬畝玉米種植,聯動保險、銀行和期貨市場三方力量,為6戶種糧大戶提供種收保障,帶動銀行發放貸款44萬元,形成了保險增信、銀行放貸、企業收購、期貨定價的閉環機制。
培訓班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資深研究員、會員服務三部主任馮增煒,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唐啟軍,上海中泰多經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麗萍和避險網CEO華金輝分別就上市公司期貨衍生品應用情況、期貨市場的基礎知識及其在企業經營中的應用價值、國有企業參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要求和實踐經驗以及上市公司與國有企業在期貨衍生品業務中的會計核算與審計風險防范問題進行了分享。(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