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機器人又有大動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11月10日從天眼查獲悉,智元機器人關聯公司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企業名稱變更為智元創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元創新”),同時企業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臺投資、未上市)。
一般而言,企業進行股改核心目的是?優化產權結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并為上市或融資做準備?。
不久前,智元通過收購獲得了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的控股權,并推動要約收購,一度引發資本市場熱炒,上緯新材也成為年內首只20倍大牛股。不過同時,智元多次對外發聲否認借殼上市傳言。
資本運作不斷
11月6日晚間,上緯新材公告稱,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智元恒岳”,智元機器人關聯持股平臺)要約收購公司股份交割完成。智元恒岳持有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8.62%,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3.62%。
最新三季報顯示,上緯新材Q3業績有較大改善,單季度營收4.96億元,同比增長23.73%;歸母凈利0.31億元,同比增長49.66%。
不過,對于股東而言,顯然智元入主后的公司主營業務方向變動才是最關注的要點。
10月末的業績會上,上緯新材管理層面對投資者提問“與智元如何協同”時表示,“公司既有的材料領域專才將秉承致力碳中和、創生新材料的理念,持續推動輕量化及產業永續。”
總經理汪大衛稱,“新控股股東充分尊重公司新材料業務現管理團隊的能力和經驗,會以有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權益為出發點,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突破技術瓶頸和加速產業升級的優勢,完善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管理團隊皆來自公司業務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協作推進公司更上一層樓。”
回到智元創新,記者注意到,在受益股東方面,除了“國家隊”以外,也有王傳福和馬化騰的身影,最終受益股份分別約0.39%、1.58%。
探路租賃市場
如何盡快實現商業閉環,是當下具身智能公司極為關切的挑戰。
機器人租賃市場是一條可能的路徑,不過也普遍面臨運營成本高企、合作鏈路復雜、內容同質化突出等問題。
記者從智元機器人獲悉,10月30日,其聯合飛闊科技、上海電氣共同發起成立智元機器人租賃生態聯盟,整合三方在技術、市場與金融領域的優勢資源,構建“產品+運營+金融”協同發展的新生態。
具體而言,聯盟以“降低租賃門檻,共創普惠創業生態”為愿景,致力于構建“廠商—聯盟—租賃商”x化解決方案生態;飛曜科技作為聯盟的運營方,提供運營支持與市場拓展保障;上海電氣則發揮專業金融能力,為零首付、貼息租賃等場景提供靈活資金解決方案。
此外,智元機器人還推出靈創平臺,核心優勢在于賦能租賃業務,將機器人二次開發門檻降至零,使從業者無需技術基礎即可快速上手,極大地提升了租賃業務的運營效率和靈活性。
飛闊科技CEO李一言稱,智元機器人租賃生態聯盟將以“低門檻、高收益、強保障”為核心,通過全鏈路支持賦能租賃公司、破解行業痛點。聯盟將采取租金抵扣買斷款、現金補貼加投流獎勵等靈活政策,并提供專屬權益,助力合作伙伴在驗證市場的同時實現盈利最大化,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