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顯示裝備領域均有利好消息傳來!
11月3日消息,日前,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黨建》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李樂成表示,要強化算力供給,統籌用好現有支持渠道,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聯等技術,推動構建智能芯片軟硬協同發展生態。攻堅算法模型,加強語言、視覺、多模態等底層算法研究,突破類腦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術。
另據多家媒體報道,11月3日,三項應用于8.6代大尺寸OLED屏量產線的高端裝備在成都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在顯示裝備領域獲得新突破。此次發布的三項顯示領域高端裝備,分別是多應用噴墨薄膜沉積平臺、國產首臺套大片貼合裝備以及國內首臺套EHD點膠裝備,都應用在8.6代大尺寸OLED屏的量產線上。
二級市場上,今日(11月3日),AI概念股表現強勢,AIGC、Sora、多模態AI等方向領漲;部分OLED概念股也表現活躍,亞翔集成、太極實業、佛塑科技等多股漲停。
人工智能迎利好
11月3日消息,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黨建》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李樂成表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人工智能領域要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必須厚植“根技術”,夯實算力、算法、數據等基礎底座。強化算力供給,統籌用好現有支持渠道,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聯等技術,推動構建智能芯片軟硬協同發展生態。建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強化算力協同調度。攻堅算法模型,加強語言、視覺、多模態等底層算法研究,突破類腦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術。
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意見,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發布實施制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化轉型,制定制造業重點行業智能化轉型指引,常態化開展賦能“深度行”活動,搭建線上線下供需對接平臺,加快行業標桿解決方案和經驗推廣應用。
李樂成表示,要加速智能產品裝備迭代創新,推進AI手機、AI電腦等消費終端換代,加快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終端研發與應用,推動大模型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數控機床等深度融合。加快智能體設計、開發、測試和部署,探索多智能體協同生態。
加大資金支持,發揮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引導產業集聚,高質量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指導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匯聚優質企業,打造行業特色優勢明顯的創新應用高地。發揮國家高新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創新和協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二級市場上,AI概念股已連續多個交易日走強。合富中國收獲5連板,神州信息4天3板,粵傳媒、歡瑞世紀2連板。
開源證券指出,2025年以來全球模型創新進入有序、高質發展階段,在模型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成本不斷降低。例如,阿里通義實驗室發布的下一代基礎模型架構Qwen3-Next,其采用的是Qwen3 36T預訓練語料的均勻采樣子集,包含15T tokens的訓練數據,其訓練所消耗的GPU Hours不到Qwen3-30A-3B的80%;與Qwen3-32B相比,僅需9.3%的GPU計算資源,即可實現更優的模型性能。隨著大模型“性價比”的提升,AI應用有望走向繁榮。
東吳證券表示,本輪AI行情中,下游應用滯漲的核心原因在于短期確定性不足——具有破圈效應的爆款單品和順暢的商業模式均未出現,對應到上市公司層面則體現為業績能見度不足,本輪行情中沒有成為資金首選。但從科技浪潮演進角度,終局看AI賦能萬物一定是通過應用端實現,亦即應用端的爆發具有中期確定性,且空間較上游硬件更為廣闊,這一點已經在10年前的“互聯網+”浪潮以及對應的股市行情中得到驗證,這也意味著AI應用的行情啟動只是時間問題。
上述券商稱,目前泛AI方向中,有較多細分由于短期催化有限、多頭敘事累積不足而處于相對低位,后續一旦有超預期產業事件如技術新突破、出圈新單品等出現累積多頭敘事、凝聚資金共識,則相關方向賠率可觀。可以關注AI+醫藥、AI端側、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AI應用與Agent等分支。中長期來看,競爭格局將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算力—網絡—生態”的協同發展。
顯示裝備新突破
據光明網消息,11月3日,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經濟合作局主辦的2025世界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三大國產高端裝備正式發布。其中,科迪華G8.6 OLED量產級多應用噴墨薄膜沉積平臺填補我國在高世代OLED核心制造裝備領域的空白,聯得裝備G8.6 OLED大片貼合設備和EHD點膠設備兩款國產首臺套設備實現關鍵工藝重大突破。
據介紹,科迪華G8.6 OLED量產級多應用噴墨薄膜沉積平臺在打印精度和生產效率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夠滿足行業的大規模量產需求。其創新打印頭組合模塊,支持從高精度圖形化到像素沉積的全工藝鏈,為OLED產業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該平臺的問世,將有效助力我國實現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OLED量產。
聯得裝備G8.6 OLED大片貼合設備首次實現國產設備在EAC段貼合保護工藝的突破,有效防止OLED面板在制程中的損傷,為面板良率提供關鍵保障,保障產業鏈自主可控;EHD點膠設備采用創新的電流體動力技術,具備10微米級超窄線寬和優異的異型填充能力,在極窄邊框等高端應用場景展現出卓越性能,首次實現該技術在國內的量產應用,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表示,上述高端國產顯示裝備的問世,有助于我國實現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顯示產品量產,標志著我國顯示產業制造裝備正在邁向國產化、高端化新階段。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5)》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鏈已經由過去的點狀模式向鏈式模式全面升級,“以點帶面、聯動共生”,帶動新型顯示上游材料和裝備大幅增長。
排版:汪云鵬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