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產品業績高低,風格清晰、持倉可預測已是賽道基規模增長的關鍵。
在醫藥主題基金快速崛起的當下,產品規模競爭正出現奇特的一幕,更高的產品業績乃至賽道基的冠軍候選,卻在規模競爭上遭市場無視,不少基金在收益率大幅落后的情況下,實現規模暴增的逆襲,同一基金經理所管的“雙胞胎基金”,也頻現規模脫離業績指標的現象。
對此,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業績指標對基金規模增長的影響有所降低,隨著公募產品貨架種類持續豐富,滿足不同資金需求的細分產品越來越多,產品風格穩定、持倉透明度、策略連續性對產品規模的影響變得愈加重要,
賽道冠軍搶規模不敵競品
在公募市場產品種類供應豐富的背景下,投資者選基的苛刻程度進一步提升,產品風格清晰與持倉可預測成為不少資金的選基關鍵,同類基金引量規模冷熱不均,高收益產品叫好不叫座的現象頻頻出現。
公募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隨著醫藥基金產品賺錢效應的持續釋放,大量資金在今年三季度涌入醫藥基金賽道,醫藥基金的十億規模體量漸成常態,但不少高收益產品卻在規模吸金上表現平淡,即便擁有領先的收益率與排名,規模體量的競爭卻遭碾壓。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11月2日,全市場醫藥主題基金中業績最高的產品,來自北方一家頭部公募,該醫藥主題基金今年內的收益率達118%。雖然其已幾乎鎖定醫藥基金產品的冠軍,但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這只“冠軍醫藥基金”的規模僅有約5.3億元。
與“冠軍”產品相比,中銀港股通醫藥基金、永贏醫藥創新智選、易方達全球醫藥行業、安信醫藥健康基金、寶盈醫療健康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99%、97%、77%、62%、58%,這五只產品的規模分別達24.03億元、83.83億元、22.76億元、15.87億元、16.06億元。
在規模上碾壓“醫藥冠軍”的醫藥基金們,在今年1月初的體量還遠遜于對手。根據定期報告,“醫藥冠軍”在今年1月的規模為2.26億元,而同期的中銀港股通醫藥、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基金的規模只有約1.12億元、1.76億元。而今,后者在業績并未碾壓“冠軍”的情況下,卻在規模上取得20倍、46倍的驚人逆襲。
對此,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在合同上未強制約定醫藥賽道的投資范圍,或是“冠軍醫藥基金”規模競爭落后的原因。根據“冠軍醫藥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盡管其幾乎全倉持有醫藥股,但在今年更新的招募說明書中,該產品未強制約定其只投醫藥行業。
“雙胞胎基金”規模天上地下
業績指標對產品規模的“失效”,也體現在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雙胞胎”產品上,收益率更好也并非規模崛起的萬能藥。
幾乎同樣的重倉股以及更好的業績,基金經理自己的冠軍產品卻未能擺脫迷你狀態。明星基金經理周思聰管理的平安核心優勢、平安醫療健康均是醫藥主題基金,兩只產品的持倉股票高度復制,堪稱“雙胞胎”產品。Wind數據顯示,平安核心優勢基金今年收益率為75%,截至今年9月末的資金規模為2.45億元。相比之下,平安醫療健康基金今年收益率為67%,但同期的資金規模卻已躍升到41.52億元。
產品風格定位清晰,已成為拉動基金規模增長的關鍵因素。明星醫藥基金經理金笑非管理多只醫藥主題基金,其中,鵬華創新增長、鵬華醫藥科技年內收益率分別為93%、81%,這兩只產品均以醫藥賽道為核心倉位,但截至今年9月末,上述產品的規模分別為0.93億元、37.18億元,鵬華創新增長在業績領先12個百分點的情況下,產品規模卻僅為后者體量的約3%。
類似的情況還有明星基金經理趙蓓管理的兩只醫藥主題基金。她管理的工銀新經濟、工銀前沿醫療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均全買醫藥, 年內收益率分別達78%、28%。雖然工銀新經濟基金對高彈性創新藥的捕捉能力強、收益率跑贏工銀前沿醫療基金約50個百分點,規模吸金能力卻遠遠不足,兩只醫藥主題基金的規模差異顯著,截至今年9月末,業績更好的工銀新經濟基金的規模只有不足4億元的體量,業績落后的工銀前沿醫療基金在規模上已突破100億元。
產品大幅度換倉也會影響規模增長,哪怕換倉后的業績更好。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皮勁松管理的創新合信醫療保健、創金合信全球醫藥基金均重倉醫藥,其年內收益分別為44%、74%,雖然前者業績落后了30個百分點,但截至今年9月末,前者規模為4.85億元,而后者的規模卻只有約4200萬元。根據上述兩只產品披露的信息,創新合信醫療保健三季度持倉延續上一季度的策略,而創金合信全球醫藥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實施大規模換倉,前十大重倉股均被替換。
基金持倉透明連續是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主動權益產品的規模降低收益指標的影響,反映出投資者對產品風格穩定、持倉透明度的高度關注。
“在賽道化行情比較顯著的市場氛圍中,投資者更偏好那些持倉內容透明、風格穩定的品種,這也是今年指數基金產品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這類產品的可預測性更高。”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表示,當前公募行業已進入產品貨架品類高度豐富的新時期,產品供給的種類不斷增加,投資者可選產品數量眾多,使得公募市場的細分化、場景化需求快速爆發,那些持倉風格穩定和透明的產品,更易在賽道化行情中成為資金申購的首選。
也有基金人士認為,換倉頻繁或產品風格穩定性欠缺,均會影響產品規模。在此背景下,基于產品合同的強制約定,成為保證基金投資透明度、可預測的關鍵。雖然部分基金產品連續多年重倉醫藥賽道,實際操作的風格保持連續穩定,但由于在基金合同層面并未強制約定單一賽道,仍存在基金經理變更后可能出現的賽道切換,降低了投資者對此類產品的申購興趣,使得部分產品在幾乎鎖定“醫藥基金冠軍”的情況下,卻未能在規模上取得成功,這一點也與“雙胞胎產品”的規模懸殊有關。
“持倉的透明與連續很重要,行業基金的業績受賽道強弱變化大,對基金經理變更、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敏感度較低。”華南地區一位基金銷售人士認為,面對幾只同類產品或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產品時,投資者往往會關注連續性和透明度,盡管幾只產品的持倉內容相似,但往往傾向于持倉內容可預測的基金,尤其是被基金合同強制約定的行業基金,相比于業績指標,可預測的基金持倉內容已成為吸引資金的關鍵要素。
排版:劉珺宇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