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年內已有180多只基金率先調整基準。
新基準均朝著投資策略和風格清晰化方向推進,如體育文化主題基金的基準去掉滬深300指數,引入中證體育產業指數。但這僅是第一步,基準精細化管理還要提高真實可比性。
相關研究指出,當前國內有近75%的基金基準是價格指數,其中的股票和混合基金幾乎沒基金以全收益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價格指數沒有考慮紅利回報和再投資回報等因素,回報一般低于全收益指數回報。用更“容易”跑贏的指數作為基準,會降低基金業績“及格線”,也掩蓋了基金運作中的費率損耗,使基金評價真實性打折扣。10月31日下發的公募基金基準指引和操作細則的征求意見稿(下稱“基準新規”),對不符規則的存量產品基準調整,給予1年或6個月過渡期。
180多只基金基準已更新
根據Wind統計,截至10月31日2025年以來變更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數量為183只,其中的70多只于今年5月《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公布后變更。
《行動方案》提出“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監管指引,明確業績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切實發揮基準確定產品定位、明晰投資策略、表征投資風格、衡量產品業績、約束投資行為的作用。基準新規是對《行動方案》要求的落地和細化。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獲悉,上述產品的基準調整多已朝著投資策略和風格清晰化方向推進。不少基準由寬基指數紛紛轉向細分行業指數,行業主題權益基金錨定垂直賽道指數。比如,一只體育文化休閑股票基金的基準,由“滬深300指數收益率×80%+中債綜合指數收益率×20%”變更為“中證申萬傳媒行業投資指數收益率×70%+中證體育產業指數收益率×10%+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稅后)×20%”。此外,一只科技成長股票基金的基準,則用“中證TMT產業主題指數”替代“中證高新技術企業指數”。
債基的基準變更,同樣從寬泛指數轉向更聚焦的中債系列指數。比如,滬上一家公募旗下一只債基的基準,由“中證全債指數100%”變更為“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850%+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收益率×5.00%+銀行活期存款利率 (稅后)×10%”。此外,還有債基的新基準加入了活/定期存款利率等部分,以及個別定開債基根據投資期限分層設置基準,納入了與長期存款利率掛鉤的因素,參考大型銀行五年期存款利率,使業績評估與投資策略緊密結合。
FOF方面,則在新基準中新增了非傳統資產,大部分FOF引入黃金相關指數,還有FOF基準納入了中證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標普全球大中盤指數。新基準下FOF的多元配置和資產對沖抵抗風險特征更加鮮明。
業績真實可比應選全收益指數當基準
基準在基金投資中扮演著“錨”的作用,新規之下的基準調整是一場精細化工程。從業內研究來看,契合投資范圍和策略只是基準糾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高基準投資可比性。從這點來講,基準的精細化管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比如,同樣是主投大盤藍籌的基金,選擇同一指數的不同版本做基準,相對收益大不一樣。以滬深300為例,晨星今年10月中旬發表的研究(下稱“晨星研究”)顯示,官方業績基準為滬深300指數的偏股主動基金,以滬深300價格指數或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為基準,過去5年里跑贏基準的基金比例,分別為68%和55%。這是因為,價格指數的回報率只計算證券價格波動帶來的收益,沒有考慮紅利回報和再投資回報影響,其回報一般會低于全收益指數回報。
晨星研究顯示,當前國內有近75%的基金基準是價格指數,其中的股票和混合基金幾乎沒基金以全收益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而在過去20年里,中證全指全收益和價格指數之間的年化回報分別是10.84%和9.31%;中證綜合債券財富指數和中證綜合債券凈價指數的年化回報分別為4.19%和0.39%。這些收益差距主要來自分紅及分紅再投資,過去20年里中證綜合債券指數的年化票息及再投資回報達到3.79%。
華南一家基金研究機構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用更“容易”跑贏的指數作為基準,會降低基金業績“及格線”,不僅會漏掉分紅和再投資收益等部分,也掩蓋了基金運作中的費率損耗,使基金業績評價的真實性打折扣。股票和債券是基金的底層資產,價格回報、紅利回報及再投資回報均是基金的主要收益來源。這些收益都被計入基金總資產,直接反映在每日更新的凈值中。因此,基金回報本質上應該是“全收益”,在衡量基金“超額收益”時,則應選用全收益指數作為基準,才能做到真實有效對比。
精細化管理需考慮四方面因素
“這些其實都是基金基準管理粗放的表現。”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市場過往對基準的關注度不高,基準約束投資行為的作用也沒有很好發揮。但隨著指數越發豐富、行業越來越重視,設置規范的業績比較基準勢在必行。
國聯基金表示,當前部分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與實際投資策略脫節,無法充分反映行業配置或風格特征。傳統基準多為靜態單一指數,對市場結構變化、新興產業的適配性不足,無法約束基金投資行為,也難以給投資者提供準確有效參考。此外,投資者對基準理解不足,也削弱了其業績衡量標尺的參考價值。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代景霞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為進一步提升基金基準錨定效果,基金公司在設定基準時,不僅要確保基準與基金類型、投資策略匹配,還要在組合管理要求基金經理對標基準開展投資操作,建立清晰的偏離邏輯,創造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代景霞認為,這需要考慮四方面因素:一是風險收益特征匹配。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基金,其基準應能反映出對風險控制和穩定收益的追求,可關注下行風險、夏普比率等指標;二是策略匹配度,確保投資行為與基準目標一致;三是可理解性與透明度。基準的構成、計算方法和調整機制,應充分披露、且能清晰理解;四是市場代表性。行業主題基金的基準,應充分覆蓋基金投資的主要行業,且行業權重分布合理,能有效衡量基金在特定行業的投資表現。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