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外“放電影”,正在成為我國電影產業的新潮流。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我國票房排名前10的國產電影,有9部實現了海外上映;票房前20名的國產電影,有15部實現了海外上映。
不僅海外放映的數量提升了,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也明顯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總計已超過10億元。通過一部部影片,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走向全球。
從“可選”到“必選”
在2025年春節檔于國內影院公映的同時,電影《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下稱《封神第二部》)同步走向了海外市場。春節期間,全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院,同步放映了這部東方奇幻故事影片。
國內公映結束后,《封神第二部》的全球放映繼續推進。從臨近的泰國、馬來西亞,到遙遠的非洲國家加納、尼日利亞的影院里,觀眾都可以看到這部影片。
作為影片主出品方,A股公司北京文化很早就開始了中國電影出海探索。此前,公司出品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下稱《封神第一部》)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上映,主創團隊甚至到海外各個國家和地區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開創了中國電影全球路演的全新宣發模式。
北京文化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晏晶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有了《封神第一部》的口碑和影響力積累,《封神第二部》前置了大量宣發工作,不僅提前制作了IMAX和杜比的國際版本,還預訂了多國最大的IMAX影院做首映式,投入大量預算拓展海外影院排片。
大力推動之下,《封神第二部》在海外市場取得佳績。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封神第二部》的海外票房已超過800萬美元,其中僅在馬來西亞市場就取得超過200萬美元票房。
和《封神第二部》一樣,今年《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以及《捕風追影》《唐探1900》等多部國產影片海外票房表現亮眼。其中,《哪吒2》海外票房超過6900萬美元,該片在北美市場的票房就接近2600萬美元。
光線傳媒此前在2025年半年報中透露,《哪吒2》已在43個國家及地區上映,其中15個國家及地區破票房紀錄。其英文配音版于8月22日起陸續登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影院;日文配音版也在籌備中,并將在日本長線放映,放映時間將長達數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我國電影出海票房已超過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絕大多數同步在海外上映。對于國內電影產業而言,出海正逐步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
如何“圈粉”全球
出海并不是今年才有的議題,但今年的突破尤為明顯。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國產電影在內容敘事、制作技術、宣發體系等方面共同進步產生的結果。
“比如《哪吒2》在內容上剝離了傳統神話的外衣,講述的其實是有關親情、友情和個人成長的命題,‘文化折扣’相對較小,容易引起海外觀眾的共情。”國家電影智庫創始人劉正山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作為動畫行業從業者,成都奇影動漫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傅勝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技術進步頗有感觸。
“中國動畫電影在制作技術上正在不斷創新。比如《哪吒2》研發出‘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實現了毛筆在宣紙上暈染滲透的實時模擬,將中國美學的寫意精神注入現代動畫工業體系。《深海》團隊首創的‘粒子水墨’技術,也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傅勝表示,這些技術突破,使中國動畫電影在視覺效果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此外,傅勝認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在不斷提高,能夠進行大規模、高質量的制作;同時,國內動畫電影制作團隊對國際先進制作技術的應用與融合,都提升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競爭力。
當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把一部優秀的電影推向全球,宣發至關重要。劉正山介紹,在發行上,今年很多國產影片采用“海外直發”模式,并尋求與國際化發行公司合作,大力實行“在地化”宣發推廣,實現了對受眾的精準觸達。
為了更好地向全球觀眾推介《封神第二部》,北京文化就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關”是翻譯。晏晶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封神第二部》進行了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柬埔寨語等15余種語言版本的翻譯,提升了國外觀眾對中國神話故事的理解,并讓當地觀眾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在宣發上,公司在各國家和地區發行時,選擇了當地最適合做大體量類型片的發行團隊,通過分析當地的院線分布、人口分布,根據當地觀眾觀影習慣決定發行策略,利用本土團隊深耕多年的經驗,精準觸達當地觀眾。
全球化的敘事表達,過硬的影片質量,恰當的海外發行策略,幫助中國電影實現了全球“圈粉”。
海外市場有“新機”
從網文、游戲到短劇,近年來,中國文化產品掀起了新一輪出海熱潮。而國產電影在海外市場的出色表現,既讓我國文化出海的“拼圖”更加完整,也為國內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在國內電影市場增長放緩、觀眾觀影習慣變化等因素沖擊下,出海是我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機遇。從目前的數據看,我國電影在海外市場份額還不夠高,相比好萊塢電影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劉正山表示。
實際上,21世紀之初,在國內電影市場尚在培育之時,海外市場曾是我國電影的重要“票倉”。比如由張藝謀導演、2002年底上映的合拍片《英雄》,全球票房超過1.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票房來自海外市場。
與當時武俠片、功夫片占據出海主流不同的是,如今我國電影出海的題材類型更加多元。從《哪吒2》到《封神第二部》《南京照相館》《捕風追影》,出海的影片覆蓋神話、科幻、歷史、現實等多種題材。
在劉正山看來,電影“走出去”還有助于“引進來”。他提到,近年來我國推出的“跟著電影游中國”活動,成功將電影的影響力轉化為旅游的吸引力,有效帶動了入境游,形成了“文化+旅游”的協同發展新模式,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到,要提升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堅持高點站位,樹立全球視野,創新方式方法,開拓海外市場,切實增強中國電影國際競爭力。
規劃提到的“十四五”時期電影發展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就包括“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力度明顯增強,銷售渠道和網絡更加暢通,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出海票房的突破,是全體電影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封神第二部》是今年我國出海電影中的一員,我們深感使命重大。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我們不但是見證者,也是推動者。海外觀眾用電影票證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和使命感,向全世界展示傳統文化之美、中國古典之美。”晏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