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創新藥產業正以強勁勢頭融入全球醫藥創新體系。從十年前以仿制藥為主導,到如今在全球創新藥商務合作拓展(BD)交易中占比顯著提升,從“跟跑”“并跑”到在部分領域“領跑”,中國創新藥憑借政策支持、臨床突破與資本助力,實現了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證券日報》記者對話多位醫藥行業領軍人物,解碼中國創新藥在全球格局重塑中的突圍路徑與遠航方向。
多因素促產業升級
十年前的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大多致力于仿制藥研發,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型國際生物科技企業在中國積極尋求創新療法的合作機會。
中郵證券研報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藥商務合作拓展(BD)交易中的項目數占比從2019年的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13%,交易金額占比從1%顯著提升至28%。
艾昆緯(IQVIA)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藥企與跨國藥企達成61項合作交易。其中,針對中國本土資產的交易總額持續攀升,2025年上半年達485億美元,遠超2024年全年。
“截至10月份,2025年中國創新藥BD交易總額已超過千億美元,單筆交易規模屢屢刷新紀錄。BD交易的持續放大,體現了全球市場對中國創新藥價值的認可。”高特佳投資集團總經理孫佳林表示。
“中國醫藥產業在很多方面已經走在了亞洲的前列,甚至在世界的前列。從過去的‘跟跑’到現在的‘并跑’,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領跑’。”中國藥科大學基礎醫學與臨床藥學院院長秦叔逵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就腫瘤領域而言,秦叔逵表示,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人民健康,也高度重視腫瘤防治和研究事業的發展,政策東風對臨床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驅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持續發展的動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仿制藥消創新藥長’的調整,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二是我國擁有獨具競爭力的人才優勢和工程師紅利,形成其他國家難以復制的內生競爭力;三是企業和耐心資本的投入。加上市場、創新生態以及政策環境的優化,生物醫藥創新與投資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機會。”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先聲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任晉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創新藥近十年的巨大變化與千億元創投資金的投入是分不開的。創新一定是由人才和資金共同推動的,在創新藥的發展過程中,這兩者缺一不可。”孫佳林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醫藥企業扎堆赴港上市,多家新上市藥企首日股價表現亮眼。舉例來看,4月15日,抗體偶聯藥物(ADC)明星企業映恩生物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81港元/股,當日收盤價為205港元/股。
“出海”態勢持續向好
當前中國創新藥“出海”態勢持續向好,越來越多企業憑借自主研發實力,通過多元化路徑探索全球市場,在國際舞臺上搭建起自己的話語體系。
成立于2014年的銀諾醫藥是一家以科學為驅動、專注于代謝性疾病領域的生物醫藥公司。2025年1月份,銀諾醫藥自主研發的國家一類創新藥——依蘇帕格魯肽α(商品名:怡諾輕)正式獲得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作為全球第三家、亞洲首家在商業化階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源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企業,銀諾醫藥依蘇帕格魯肽α產品在今年6月份正式獲得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
“臨床研究顯示,依蘇帕格魯肽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卓越的降糖、減重效果,在治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慢性代謝性疾病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目前公司在澳大利亞開展減重的二期臨床研究,也在積極探索將產品‘出海’到全球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銀諾醫藥高級副總裁、首席商務官徐文潔告訴記者。
談及創新藥企“出海”這一話題,恒瑞醫藥董事、執行副總裁張連山告訴記者:“恒瑞正通過‘借船出海’與‘造船出海’雙軌并行,推動創新藥走向全球。目前公司已在腫瘤、慢病、代謝疾病等領域完成全面布局,并與默沙東、GSK等跨國藥企建立合作,將創新藥物推向國際市場。”
2022年,華領醫藥的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華堂寧”)獲批上市,這是全球首個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類降糖新藥。
華領醫藥首席執行官陳力向記者分享了公司全球首創新藥多格列艾汀的研發經驗:“做原創新藥,本質上是一場從‘0’到‘1’的突破。以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為例,在華領醫藥成功將其轉化為上市藥物前,全球有30多個相關分子進入到臨床研究階段,眾多跨國藥企與Biotech公司都曾聚焦這一靶點,希望通過葡萄糖激酶的激活實現降糖效果。而華領醫藥的關鍵突破在于,率先認識到該靶點不僅是‘降糖工具’,更是血糖的傳感器,兼具降糖與升糖的雙向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