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太平洋,浪潮奔涌,激蕩出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跡”,為世界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活力。
亞太經合組織誕生于冷戰結束前夕,伴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浪潮成長,承載著亞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曾兩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主席出席了2013年以來的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傳遞著始終如一的堅定聲音:“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

2013年10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重要演講。圖片來源:新華社
世界形勢風云變幻,亞太發展面臨重要抉擇。國際社會期待聆聽中國方案、感悟中國智慧。
“開放是亞太經濟的生命線”“要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打造綠色亞太、數字亞太的新招牌”……習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論斷,為區域合作指明方向、凝聚共識。
2013年,巴厘島,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和描繪“亞太命運共同體”路線圖,為亞太作為全球增長引擎注入了信心。
此后,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提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闡述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四項重點工作,為地區人民和全球發展貢獻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2014年,雁棲湖畔,亞太經合組織迎來“北京時間”。習近平主席描繪“亞太夢想”,倡導“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呼吁“共同做大亞太發展的蛋糕,共同促進亞太大繁榮”。此次會議啟動了亞太自貿區進程,批準《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在亞太合作進程中留下深刻印記。
2024年,習近平主席總結“亞太奇跡”的成功經驗,呼吁亞太經濟體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構建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培育綠色創新的亞太增長動能、樹牢普惠包容的亞太發展理念。這些主張基于對全球發展大勢的深邃洞察,為亞太發展貢獻了重要智慧。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6日上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利馬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亞太發展》的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智慧,既源于對時代潮流的準確把握,也來自中國自身的開放發展實踐。一路走來,中國的發展受益于亞太,也用自身發展回饋亞太、造福亞太。
當前,盡管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經濟全球化遭遇挑戰,但中國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型經濟大方向,堅定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從啟動和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到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從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到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中國與亞太經濟體共同踐行開放的區域主義,不斷提升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作為13個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亞太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2%,帶動地區37.6%的貨物貿易增長和44.6%的服務貿易增長。面向未來,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正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亞太乃至世界提供更多機遇,與各國攜手實現相互成就、共同發展。
慶州之約,舉世矚目。習近平主席將與各國領導人一道,繼續為亞太航船把準航向、開辟新程。
統籌:馬小寧、劉曉鵬、楊學博、陳振凱、曹鵬程
協調:李 翔、梁昌杰、宋靜思、李 洋
文字:屈 佩、石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