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10月28日,滬指盤中一度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10月29日,滬指收盤站上4000點上方。
綜合市場表現與驅動邏輯來看,本輪行情的核心動力已悄然轉變,新質生產力取代傳統動能,成為引領市場走向的“新引擎”。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本輪滬指站上4000點信號意義巨大:一方面是市場信心轉變的標志;另一方面是政策改革深化見效的標志。
驅動力之變:多重合力助推滬指突破4000點
拉長時間線來看,從去年“924”行情至今,A股市場整體震蕩上行。10月28日,滬指盤中一舉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并于29日收于4000點上方,引領A股正式進入新一輪估值重塑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向上海證券報記者分析稱,支撐滬指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的核心動力,本質是“基本面回暖+政策托底+產業突破+資金共振”的四重合力。
從經濟端看,2023年以來,消費復蘇、制造業PMI持續回升,特別是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企業營收增速顯著跑贏傳統行業,為市場提供了業績支撐;從政策層面看,不僅有降準降息釋放的流動性寬松信號,也有針對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的專項扶持政策,疊加資本市場注冊制深化帶來的市場活力提升,進一步強化了投資者信心;從產業維度看,以AI、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落地,催生出一批具備高成長屬性的企業,成為拉動指數上行的“主力軍”;從資金面看,北向資金年內凈流入規模創近3年新高,同時公募基金科技主題產品募集熱度回升,場內成交量連續多日突破萬億元,形成內外資共同做多的格局。
一系列主流敘事成為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的關鍵變量。
“市場不再是單一風格的演繹?!钡掳钭C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程強向上海證券報記者分析稱,階段性來看,以新消費、“反內卷”為代表的敘事較強:新消費敘事聚焦“情緒價值”與零售渠道變革,在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集中釋放——國潮復興、寵物經濟等場景快速崛起,折扣零售、胖東來調改等渠道變革成為焦點,但當前更多進入驗證的平穩期,敘事熱度逐步收斂。而以中長期制度重構、存款搬家等為代表的敘事仍在持續演繹。
市場結構之變:“新質生產力”主導的格局基本形成
市場驅動力的改變,直接映射在投資賽道的洗牌上。
在陳靂看來,與過去兩次4000點行情相比,本輪驅動力已發生根本性轉向,“新質生產力”取代傳統行業成為核心引擎的信號極為明確。
陳靂解釋稱,前兩次行情中,指數上漲主要依賴金融、地產、周期等“舊動能”,例如2015年券商板塊漲幅超200%,鋼鐵、煤炭等周期股貢獻了近40%的指數增量;而本次行情中,信息技術板塊貢獻了滬指超50%的漲幅。從市場結構看,滬指成分股中科技類企業數量較2015年增長4倍,權重占比從不足5%提升至17%,這種底層成分的變化,意味著市場已經從“依賴資源投入、規模擴張”的舊增長模式,轉向“依靠技術創新、效率提升”的新增長邏輯,“新質生產力”主導市場的格局已基本成形。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輪行情的核心支撐,是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發展范式革新,其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為內核,契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陳剛從三大維度分析轉向信號:其一,政策頂層設計形成系統性引導,從“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戰略部署,到新“國九條”配套科創支持政策,再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的落地,構建起全鏈條政策支持體系,明確了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向;其二,市場結構發生轉變,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推動科技企業上市擴容,傳統行業權重下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成為指數上行的主導力量;其三,資本配置出現傾斜,在政策引導下,社保、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向具備技術壁壘的科技賽道聚集。
“這種變化印證了我國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成效,更凸顯出資本市場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深度同步,即資本市場通過制度完善對接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而新質生產力的壯大又為資本市場注入持續成長動能,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戰略同頻讓本輪行情根基更趨堅實,也意味著市場持續上漲的進程能夠更行穩致遠?!标悇傉f。
信心之變:指數上行空間進一步打開
站在4000點整數關口附近,市場目光聚焦于A股能否繼續拾級而上。
程強認為,突破4000點后可能會因獲利盤面臨一定的震蕩調整壓力,多空雙方博弈或加劇,但趨勢性上漲行情的主基調不變,預計指數繼續震蕩上行,同時突破4000點后意味著指數上行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程強分析稱,過去一年,A股市場經歷了從短期政策刺激到長期“穩增長,低波動”的健康生態演進。從政策轉向中長期制度構建帶來的重構預期,到科技突破與戰略自主催生的戰略信心,再到存款搬家提供的增量資金支撐,一系列敘事通過改變投資者對市場底層邏輯、產業發展前景、資產配置方向的認知,持續推升風險偏好,成為市場健康上漲的核心動力。
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陳果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股市大多創下階段性新高,而A股主要指數距離歷史高點仍有距離,具備明顯的估值優勢。隨著中國產業升級成果顯現,全球資金將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
“隨著行情推進與宏觀環境、產業動態的變化,新的主流敘事仍將持續涌現。從潛在方向看,科技領域若出現AI商業化新場景、半導體自主創新突破,可能催生新的成長敘事?!背虖娬J為,政策明確提到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同樣值得關注,有望形成新的政策驅動敘事。對不同產業實施“差異化培育”分層策略,構建“三層產業體系”: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布局。這些潛在敘事將進一步豐富市場邏輯。
長期視角來看,程強預計,未來5年仍以科技賦能為首,從“單點突破”到“體系構建”,包括科技自立自強與先進制造、綠色低碳產業、安全保障相關產業、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