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來,玻璃期貨市場走出了一波“先抑后揚”的行情,多空雙方始終在“弱現實”與“強預期”之間博弈。
期貨日報記者觀察到,國慶假期之后,玻璃期貨主力2601合約自高點1233元/噸一路下跌至10月22日的1072元/噸,跌幅為15.02%,市場悲觀情緒濃厚。現貨端也開啟了降價模式。其中,湖北地區低價現貨降至1040元/噸附近。
據南華期貨分析師壽佳露介紹,國慶假期期間,玻璃產銷數據處于階段性低位,累庫幅度超過市場預期;假期后產銷數據依舊沒有起色,中游高庫存沒有改觀,現貨市場承壓。更關鍵的是,在10月終端需求偏弱的背景下,玻璃日熔量小幅回升至16.1萬噸上方,減產預期落空。多重利空因素疊加,直接導致玻璃期貨價格一路下行。
近期,市場迎來了轉機。10月22日觸及低點后,玻璃期貨進入底部盤整階段,本周開啟階段性上行行情。截至10月29日,2601合約收報1127元/噸,較此前低點上漲5.13%,市場情緒明顯回暖。
“這波反彈的驅動因素較為復雜,既有現實端的利多因素,也有政策預期和成本支撐因素。從現實端來看,近幾日玻璃現貨市場產銷數據開始好轉,現貨成交情況改善為期貨價格修復提供了一定支撐。”廣發期貨分析師蔣詩語表示。
蔣詩語介紹,近幾日,玻璃企業為緩解自身庫存壓力,接連下調現貨價格。現貨降價令需求回暖,玻璃產銷率明顯改善。在她看來,低價有效提振了中下游的拿貨積極性,期現貿易商開始補庫,進而帶動玻璃產銷數據大幅改善。10月28日,多地產銷率突破100%,為期貨盤面反彈提供了基本面支撐。
政策層面的利好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表示,本周召開的玻璃產業座談會使政策加碼預期增強。此外,“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建筑等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為建材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導向,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
“看向成本端,隨著煤炭價格上漲,玻璃生產成本有所提升,尤其是在玻璃價格處于低位的情況下,成本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國投期貨高級分析師周小燕表示。
玻璃價格已經觸底?
壽佳露認為,玻璃價格底部尚未出現,反彈根基并不牢固。當前市場的主導因素呈現“近月看現實、遠月看預期”的特點:近月合約受基本面影響偏弱運行,遠月合約則更多反映成本以及政策預期。從中期來看,在終端需求并無起色的情況下,如果產能無法進一步出清、上中游庫存去化速度較慢,現貨難以保持當前的價格水平。
周小燕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她認為玻璃價格底部已在6月份出現。“6月份玻璃市場‘現實弱、預期弱’,而當前除了‘現實弱’外,政策預期和成本都已經發生轉變,價格很難跌破前低。”周小燕解釋道。
不過她也提醒,當前玻璃市場仍處在“弱現實”和“強預期”的博弈中,供給端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一方面,“反內卷”政策對玻璃供給的影響仍停留在預期層面;另一方面,10月份以來玻璃現貨降價、成本抬升導致行業利潤收縮,可能會加速沙河玻璃企業從燃煤產線向清潔煤制氣產線切換。
光大期貨資源品高級分析師張凌璐則更關注“共振”效應。她表示,玻璃期價階段性底部特征比較明確,后續若要持續上漲,還需看基本面能否和宏觀政策產生“共振”。未來供應端的擾動、終端趕工需求釋放以及成本抬升,都將給玻璃供需帶來邊際好轉預期。“玻璃市場最壞的時期或已過去,宏觀邏輯交易完畢后市場將回歸基本面交易。”張凌璐說。
河北望美集團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則表示,此前玻璃價格整體估值處于偏低水平,反彈主要是超跌后的修復。當前玻璃現貨市場變動不大,下游僅在價格下跌后進行階段性補庫,整體增量需求不明顯。后市需要關注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是否有年末趕工行情引領的表需快速增長;二是產能能否在政策引領或市場倒逼下形成有效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