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
10月24日,金屬銅期貨市場,迎來38.71億元資金凈流入。資金增倉動作明顯,有色銅期貨品種沉淀資金規模達到460.59億元,成為僅次于黃金的第二大資金沉淀規模的商品期貨品種。10月27日,滬銅進一步上漲,主力2512合約突破88000元/噸關口。
當前,上海現貨電解銅價格已經站上了86500元/噸上方,倫敦LME銅報價逼近每噸1.1萬美元,市場看漲情緒依然高漲。而國際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銅將3年來再次轉為供應短缺。
銅成為僅次于黃金的商品期貨品種
全球金屬銅市場繼續上漲。10月24日,國內金屬銅期貨主力合約收報87660元/噸,上海現貨電解銅價格已經站上了86500元/噸上方,倫敦LME銅報價逼近每噸1.1萬美元,整體價格僅次于前期歷史新高,市場看漲情緒依然高漲。
24日收盤數據顯示,滬銅期貨增倉較多,資金凈流入38.71億元,而有色板塊整體吸金超過50億元。當前,有色銅期貨品種沉淀資金規模達到460.59億元,成為僅次于黃金1071.14億元的第二大沉淀資金規模的商品期貨品種。
不斷飆升的銅價,印證了高盛“銅是未來新石油”的判斷。電網升級、AI與新能源形成的“三重共振”,讓銅躍升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和能源安全的戰略資源,而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區因安全事故大幅減產的“黑天鵝”事件,更加劇了全球供應緊張。
銅價上漲也讓上市公司的有色板塊持續領漲,龍頭股表現活躍。Wind數據顯示,自2025年4月9日至10月24日,銅陵有色區間漲幅達99.36%,洛陽鉬業區間漲幅更是達178.76%。而有色金屬板塊年內漲幅超七成,創2007年12月以來新高,正逼近歷史高點。含“銅”量高的有色金屬ETF基金(516650)區間漲幅達到77.18%,規模年內增長超17倍,實現規模與業績齊升。
目前,有色板塊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大幅預增,部分企業凈利潤或呈現倍數增長。其中,洛陽鉬業24日晚披露,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08億元,同比增長96.4%。對于報告期內利潤的大幅增長,洛陽鉬業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公司產銅量和銅銷售量實現兩旺,疊加銅價前三季度持續上漲所致。此外,銅陵有色預計28日披露三季報,市場預測其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27.9%,達12.50億元。
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
“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在金價加速上漲后,銅價有望迎來補漲行情。”光大證券最新分析報告認為,從基本面來看,銅正進入一輪結構性緊缺周期,其價格中樞或長期抬升。需求層面,在全球能源轉型、AI革命的雙輪驅動下,銅的需求引擎正逐步從傳統工業領域轉向“科技+能源”,其作為戰略金屬的地位將持續抬升。
此外,美國制造業回流帶來的電網重構需求、新興市場的工業化進程提速以及歐洲防務支出提升帶來的工業金屬需求,也為全球銅消費提供了額外增量。供給層面,全球銅礦資本開支長期不足、礦山品位下滑、開發周期拉長導致其供給彈性較弱。近年來隨著銅的戰略地位日漸凸顯,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抓手,資源民族主義特征陸續顯現,進一步加劇銅供應的不確定性。
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10月上旬發表的預測稱,2026年的銅將出現15萬噸的供應短缺,這或是3年來首次。
據ICSG預測,2026年全球銅錠產量僅同比增長0.9%,與2025年(增長3.4%)相比增長放緩。原因之一是生產規模居世界第2位的銅礦山——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發生泥石流事故,預計至少到2027年才能恢復到事故前的開工率。另一方面,預計銅錠消費將在面向可再生能源設施和數據中心等方面出現擴大。
排版:劉珺宇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