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正在全球衛星戰中奮起直追,希望能在中美競爭中走出自主道路。
空客(Airbus)、萊昂納多(Leonardo)與泰雷茲(Thales)于周四宣布,將整合各自的衛星及航天業務,組建一家“歐洲領先的航天企業”。此舉旨在幫助歐洲打造本土力量,以抗衡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旗下的星鏈(Starlink)。
三巨頭組建歐洲版“星鏈”
這三家企業均為各自領域內的航空航天與防務巨頭。它們表示,新合資公司將研發并打造“一套涵蓋互補技術與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完整產品組合,覆蓋從航天基礎設施到相關服務的全鏈條”,但航天發射器的研發將不納入新公司的業務范圍。
空客將持有新合資公司35%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并將其防務與航天部門旗下的“航天系統”(Space Systems)和“航天數字”(Space Digital)業務注入新公司。
萊昂納多與泰雷茲將各持有新公司32.5%的股份。其中,萊昂納多將注入其整個航天部門的資產,包括持有的羅馬航天服務公司Telespazio的股份,以及與泰雷茲合資成立的“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的股份。泰雷茲也將把其持有的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股份,以及旗下泰雷茲SESO業務注入新公司。
三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在聯合聲明中稱,此次合資是“歐洲航天工業的關鍵里程碑”,將有助于“在日益活躍的全球航天市場中,增強歐洲的競爭力與市場存在感”。他們強調,隨著歐洲各國政府計劃加大對航空航天與防務能力的投入,此次合并將使歐洲得以保持對本土航天業務的控制權。
但聯合聲明中并未透露新公司擁有的衛星數量,以及未來的衛星計劃。
歐洲持續投入全球衛星競爭
GAM歐洲股票團隊投資經理戴維?巴克(David Barker)向媒體表示:“在此之前,歐洲企業一直在內部競爭——三家規模有限的公司,對抗著SpaceX日益擴大的主導地位。我們認為,這是歐洲航天工業重新成為全球力量的積極一步,也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盡管在跨境銀行業、資本市場和防務整合等領域遭遇挫折,但歐洲一體化項目仍有望在某些領域重新確立自身影響力?!?/p>
巴克所說的三家航天公司分別為歐洲通信衛星公司(Eutelsat)旗下的一網公司,總部位于德國的里瓦達空間網絡公司(Rivada Space Networks),以及2024年12月歐盟主導的“虹膜2號”,即衛星韌性、互聯和安全基礎設施計劃。
其中,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為規模最大的一家。今年6月,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宣布,從法國政府及其他投資者處籌集13.5億歐元(約合15億美元),這筆資金將助力這家歐洲企業擴充衛星機隊,打造可與埃隆·馬斯克旗下星鏈(Starlink)抗衡的服務。其中,法國政府將注資7.17億歐元,持股比例將近30%。截至今年6月,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在軌衛星數量651顆,未來總規模或超7000顆。
但留給歐洲的時間不會太多。馬斯克的“星鏈”衛星數量已經遙遙領先。
10月20日,SpaceX再次發射了28顆星鏈衛星,星鏈衛星的發射總數也突破了10000顆!SpaceX并沒有官方的星鏈衛星發射總數統計,但一直有愛好者幫忙計數。根據天體物理學家兼衛星追蹤專家Jonathan McDowell的數據,SpaceX此前已累計發射了9988顆星鏈衛星,加上這次的28顆,終于跨過了1萬顆大關。而馬斯克的目標是4.2萬顆。
中國“星鏈”加速
國內低軌衛星同樣發展迅猛。
10月17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18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千帆星座是我國首個進入正式組網階段的巨型商用低軌衛星星座,本次發射任務成功后,該星座衛星數量已經增至108顆。
千帆星座由上海松江區牽頭,上海垣信衛星公司為實施主體。千帆星座的藍圖宏大,一期部署648顆衛星,提供區域網絡覆蓋;二期部署1296顆衛星,提供全球網絡覆蓋;三期規劃超過1.5萬顆衛星,提供多元業務融合服務。
據了解,上海垣信目前已經開啟了新一輪融資,融資規模在50億元—60億元,投前估值在400多億元人民幣。早在2024年2月,上海垣信就宣布完成67億元A輪融資,是迄今為止國內衛星行業的最大單輪融資金額。
而低軌衛星的國家隊則是央企中國星網集團打造的GW星座。它是我國首個巨型衛星互聯網計劃、首個空天一體6G互聯網計劃,共規劃部署12992顆衛星。中國星網集團是2021年4月成立專門從事衛星互聯網的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央企。國資委的央企排序中,其位居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之后,國家高層已經將衛星互聯網和衛星通訊作為新的戰略高地。
責編:岳亞楠
校對:冉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