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晚間,悅達投資(600805)交出了一份轉型成效顯著的成績單。據財報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悅達投資實現營業收入7.89億元,同比上漲22.97%;實現扣非凈利潤1488.54萬元,同比增長195.65%。值得注意的是,剔除悅達智行出表影響,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47億元,同比增長16.29%;歸母凈利潤總額達7554.71萬元,同比大漲200.05%。
而根據同期披露的公告,悅達投資還提出分紅金額超前三季度凈利潤33%的三季度利潤分配方案,同時披露了與華潤電力等攜手投資的兩大海上風電項目,勾勒出公司在回饋股東的同時,在新能源賽道的加速突破態勢,也印證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戰略聚焦的深刻成效。
盈利端:新能源成增長核心,195.65%增幅驗證轉型價值
三季度扣非凈利潤195.65%的同比大幅增長,標志著悅達投資盈利質量實現根本性跨越,而新能源業務的規模化貢獻成為關鍵驅動力。公司此前已明確以新能源為轉型突破口,在光伏、風電和儲能等領域全面布局,如今多個新能源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正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營收增長極。
這一增長并非偶然爆發,而是戰略轉型持續落地的必然結果。2025年,隨著灌東150MW漁光互補項目順利并網、悅達數智中心0.1MW、黛安芬0.94MW等項目成功并網,無錫博戈、東臺科森等工商業微電網項目先后投入運行、東臺100MW/200MWh共享儲能項目正式投運、三峽悅達阜寧160MW/320MWh共享儲能項目持續穩定運營,已為悅達投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回溯2025年悅達的經營情況,公司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5367.42萬元,上半年同比增長6900.76萬元,三季度又實現持續上漲,連續盈利的表現已證實悅達投資轉型的成果。
同時,盈利增長還得益于公司全價值鏈的效率優化。通過成功剝離悅達智行等虧損業務,悅達投資有效優化了業務結構,同時本部管理費用大幅下降,降本增效成果與新能源增量形成共振。傳統業務的穩健表現同樣提供了支撐,紡織、專用車、物流等業務營收的向好發展,也為新能源轉型構筑了堅實基礎。
分紅端:占凈利潤總額33.79%的分紅比例,彰顯價值共享與財務底氣
在盈利大幅增長的同時,悅達投資推出的2025年三季度利潤分配方案,展現了對股東的誠意與企業財務健康度的自信。根據方案,公司擬以850,894,494股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03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2552.68萬元,分紅金額占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達33.79%。
這一分紅比例不僅體現了“價值共享”的經營理念,更折射出公司現金流管理的穩健性。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母公司報表期末未分配利潤達44.22億元,充足的積累為現金分紅提供了堅實保障。方案中“維持每股分配比例不變”的承諾,更展現了對股東回報的穩定性追求。
從行業視角看,這一分紅策略與新能源企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回報”轉型的趨勢相契合。悅達投資的現金分紅既是對過往業績的肯定,也是對未來持續盈利的預期表達,為市場傳遞了明確的積極信號。
布局端:雙海上風電項目落子,構筑新能源產業集群
如果說盈利增長是轉型的“當下成果”,那么兩大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則彰顯了悅達投資布局未來的戰略遠見。根據公司公告,悅達投資擬聯合華潤電力、遠景能源等行業龍頭,斥資5.9億元參與設立兩家風電項目公司,分別投資響水308MW和射陽407MW海上風電項目,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布局。
從項目基本面看,兩大項目均具備較強的盈利潛力。響水項目總投資27.12億元,資本金內部收益率達10.2%;射陽項目總投資43.78億元,資本金內部收益率9.79%,兩個項目投資回收期均為13年。這一收益水平在新能源領域處于中上游,且得益于風電技術的成熟與電價機制的穩定,回報確定性較強。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此次投資實現了多重戰略協同。在政策層面,契合“雙碳”目標與鹽城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要求,為公司爭取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在資源層面,與華潤電力的資金實力、遠景能源的技術優勢形成互補,降低了項目運營風險;在產業層面,疊加公司已有的光伏、儲能布局,進一步夯實了新能源產業集群基礎,為“做強做優做大新能源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傳統制造向新能源轉型的征程中,悅達投資用三季報的亮眼數據交出了階段性答卷。凈利潤的激增驗證了轉型路徑的正確性,現金分紅的實施彰顯了企業的責任感,海上風電的布局則打開了長期增長空間。隨著新能源項目進入收獲期與產業集群效應的釋放,這家扎根鹽城的國企有望在綠色發展賽道上實現更大突破,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價值。(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