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洛陽鉬業(603993)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4.85億元;歸母凈利潤142.8億元,同比增長72.61%,續創同期歷史新高,并超越去年全年;第三季度單季盈利為56.08億元,同比增長96.4%。此外,公司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67元,經營性現金流158.64億元,總資產比上年度末增長8.2%至1841.91億元。
報告期內,洛陽鉬業含“銅”量保持提升。其中,礦山端營業收入為565.94億元,占比整體近四成。銅板塊營業收入為386.18億元,占比礦山端68%以上,環比提升3個百分點。這得益于剛果(金)兩座世界級礦山TFM和KFM的挖潛與發力。報告期內,公司產銅54.34萬噸,同比增長14.14%,按產量指引中值計算(下同),完成度為86.25%,再創同期歷史新高;銅銷量為52.03萬噸,同比增長10.56%;疊加銅價上漲因素,共助業績再“爬坡”。
此外,期內該公司鈷、鉬、鎢、鈮和磷肥產量分別為8.8萬噸、10611噸、6000噸、7841噸和91.28萬噸,均超計劃目標,完成度達到79.98%、78.60%、85.71%、78.41%和79.37%。此外,IXM貿易板塊經營效益突出,實現實物貿易量333.11萬噸,完成度為78.38%。
財報顯示,洛陽鉬業前三季度營業成本同比下降10.94%。MSCI ESG績效連續三年保持AA級,位處有色金屬行業前11%,并首次獲得Wind ESG“AAA”評級;旗下TFM礦山順利通過The Copper Mark銅標志再審審計,是非洲第一家完成銅標志所有標準“完全滿足”的礦山。
24日晚間洛陽鉬業同時披露,為進一步開發KFM的豐富資源,增強與現有項目的協同效應,公司擬投資建設剛果(金)KFM二期工程項目。項目建設投資10.84億美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有和企業自籌;項目建設期2年,擬于2027年建成投產,預計新增原礦處理規模726萬噸/年,達產后預計新增年平均10萬噸銅金屬。
洛陽鉬業間接持有位于剛果(金)的KFM 71.25%權益。KFM礦是世界上儲量大、品位高在產項目之一,結合礦石賦存特點,KFM工程規劃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達產。
伴隨業績發布,洛陽鉬業同步公告了重要人事變動。公司聘任先進制造業資深高管彭旭輝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標志著公司組織升級落下關鍵一子,同時聘任Branko Buhavac為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
隨著多位行業精英的陸續加入,核心管理團隊已經形成,下階段將按既定戰略繼續有序推進管理機制變革、精細化運營管理等命題,目標是建立精益運營的生產方式,打造全球性的平臺型組織,驅動新一輪高速增長。為此,公司擬推出涵蓋3.93億股的港股股權激勵計劃,加強對全球人才吸引力。
今年以來,公司持續組織升級的效果已經顯現。近日,在Mining.com截至9月30日的最新全球礦企(市值)50強排名中,公司上升至第12位,在中國礦業公司中排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