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持續加快,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力度也在不斷增強,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等產品體系日趨完善,持續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十四五’期間,綠色金融市場需求持續升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負責人日前表示,為有效滿足融資主體綠色低碳轉型的合理必要資金需求,我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譜系,加快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環境效益進一步顯現。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結構性工具精準發力,二是多元產品體系成型,三是強化風險防控。
“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已形成規模領先、結構優化、工具多元、風控完善的發展格局,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創新工具實現多點突破。”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當前,我國已形成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綠色貸款、綠色債券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綠色債券評級繼續維持高水平。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綠色貸款余額約42.39萬億元,綠色債券余額超2.2萬億元。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顯著成效。”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未來綠色金融市場參與主體增加,規模持續擴大。
綠色金融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政策領航,今年以來,綠色金融相關支持政策密集出臺。
例如,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出,發揮綠色金融牽引作用,助力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建設支持高碳產業綠色低碳化轉型的金融標準體系。強化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多元化綠色金融工具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應用。
此外,今年2月份,財政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明確未來財政部將以此為基礎在境外發行中國綠色主權債券,豐富國際市場高質量綠色債券品種,吸引國際資金支持國內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4月份,中國財政部在倫敦成功發行首筆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發行規模為60億元人民幣。
“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已從規模擴張階段邁入質量提升階段,通過政策創新、產品迭代和國際合作,綠色金融將深度融入新型工業化進程,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支撐。”宋向清表示,與此同時,“雙碳”目標也為綠色金融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后續市場規模將加速擴張。同時,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也將向縱深發展,呈現出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細分領域精準發力、國際合作深化拓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