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五五”,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以做精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戰略支點,持續優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壯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金融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金融業發揮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從長遠看,經濟領域政策深度銜接2035年遠景目標要求,通過科技自立自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金融體制改革協同,推動經濟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躍升’轉型。這一部署既立足當下穩就業、穩預期的現實需求,又著眼于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筑牢經濟金融支撐。”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
回顧“十四五”,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更加雄厚,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有效發揮融資主渠道作用,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重點領域投放精準有力,科研技術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增長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萬億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同時,民生保障顯著增強,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9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金融監管總局堅持從經濟社會大局出發,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統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可以簡要概括為“一增一優一補”。具體來看,“一增”是增供給,全力支持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優”是優結構,著力引導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集聚;“一補”是補短板,切實強化薄弱環節金融支持。
增強防范金融風險能力
展望下一個五年,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繼續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優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壯大,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金融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負責人表示,工行將把科技金融作為服務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支點,持續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優化產品體系,擴大生態朋友圈,以“資金鏈+服務鏈+生態鏈”模式,大力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曾剛建議,“十五五”期間金融機構應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金融機構應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科技企業信用評價和風控機制。同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對高新技術企業識別和服務能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曾剛說。
此外,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繼續堅持穩字當頭,增強系統思維,堅守筑牢風險合規防線,切實增強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強化風險防控的責任擔當,統籌發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