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A股早盤弱勢下探,午后企穩回升,三大股指尾盤悉數翻紅;港股午后亦拉升,恒生指數一度漲超1%。
具體來看,兩市主要股指早盤震蕩下探,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一度跌超1%,科創50指數一度跌超2%,午后均發力拉升,滬指重返3900點上方,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等翻紅。截至收盤,滬指漲0.22%報3922.41點,深證成指漲0.22%報13025.45點,創業板指微漲0.09%報3062.16點,上證50指數漲0.56%,科創50指數跌幅收窄至0.3%。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6609億元,較此前一日減少近300億元。
場內近3000股飄紅,煤炭板塊再度爆發,大有能源近10日斬獲9板,陜西黑貓、山西焦化、云煤能源等漲停;券商板塊拉升,哈投股份、國信證券領漲;傳媒板塊活躍,榮信文化、海看股份、幸福藍海等漲停;深圳國資概念強勢,特發信息、深賽格、深物業A等漲停;量子科技概念尾盤崛起,科大國創、達華智能等尾盤直線拉升漲停;此外,農心科技、德美化工等多股尾盤亦直線拉升漲停。
港股方面,截至收盤,李寧漲超6%,中國宏橋、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美團等漲超4%;泡泡瑪特大跌超9%,華虹半導體跌超4%。
多股尾盤直線拉升 量子科技概念飆升
量子科技概念尾盤大幅拉升,科大國創、達華智能、神州信息、迪普科技等均在5分鐘內拉升約10%,截至收盤,科大國創20%漲停,達華智能、神州信息、格爾軟件等亦漲停,迪普科技漲超14%,盤中一度觸及漲停,國盾量子漲超9%。
消息面上,中國電信量子研究院團隊近日在光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實現了超過80公里的經典光信號與量子密鑰分發共纖傳輸現網實驗,傳輸速率超過10Tb/s。這一成果已獲得國際期刊《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正式收錄,標志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技術實力得到國際認可。此外,近日,由國盾量子主導研發的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聲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宣布實現量產,在探測效率和噪聲控制等多項關鍵指標上刷新了世界紀錄。
中信證券指出,以“祖沖之三號”為代表的科研成果保持世界領先,同時國盾量子等企業在產業化應用、核心硬件取得關鍵進展。全球量子競賽加速,2024年以來,量子信息作為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量子科技”直接定義為需要培育的“未來產業”,預計后續會有一系列更加具體的政策跟進。國內外來看,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測量的商業化均有所加速,建議關注量子信息領域相關投資機會。
除了量子科技概念股以外,還有多只A股臨近尾盤出現異動,股價直線拉升。
辰光醫療盤中一度漲超23%,收盤漲幅有所回落。
平潭發展尾盤直線拉升漲停。
農心科技直線拉升漲停。
德美化工直線拉升漲停。
煤炭板塊爆發
煤炭板塊盤中大幅走高,個股掀漲停潮。截至收盤,陜西黑貓、山西焦化、云煤能源、上海能源、鄭州煤電、大有能源等均漲停。值得注意的是,大有能源近10個交易日已斬獲9個漲停板,累計漲近150%。
近日,我國自北向南將先后迎來“速凍式”降溫。北方東北、華北等地區冬儲補庫已提前啟動,南北雙重補庫需求形成共振。此外,進入10月,煤炭主產地連續異常秋雨,晉陜蒙主產區限產政策持續深化,疊加11月中央安全生產考核巡查臨近,此外,生態環保督查力度同步加大,進一步強化了產地供應的剛性約束。
國元國際指出,隨著“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煤炭供應將受到一定抑制,而需求端在冬季供暖和工業旺季的雙重推動下將有所增長,供需關系有望從“結構性過剩”逐步轉向“緊平衡”。動力煤方面,近期超產核查,嚴安全及大秦線檢修等因素共同制約供給釋放,疊加“大寒潮”冷冬預期增強,短期煤價有望持續上漲。焦煤方面,監管政策下焦煤供給延續偏緊,旺季期間鐵水產量仍處于高位,疊加部分鋼廠及焦化廠原料煤庫存水平偏低,短期焦煤價格仍有支撐,以穩為主。
山西證券亦表示,看好四季度煤炭板塊投資機會,煤炭彈性品種排序靠前。四季度業績或好于三季度,板塊具備配置價值。迎峰度夏期間,煤價超預期上漲,但長協倒掛表觀解除后,仍有部分長協比例未能兌現,因此銷量修復或將持續至四季度。隨著“反內卷”相關政策落地,四季度國內煤炭供應增量預期有限,煤價向下有所支撐。而四季度迎峰度冬,需求可期,預計均價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環比修復。當前板塊整體估值已經較低,近期市場風格切換需求提升,煤炭具備補漲動力,板塊逢低可增配,優選彈性品種。
深圳國資概念活躍
深圳國資概念盤中集體大漲,截至收盤,建科院20%漲停,特發信息、深賽格、深物業A、特力A、深紡織A等均漲停。
消息面上,22日,深圳發布了《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轄區上市公司質量全面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20萬億元,培育形成千億級市值企業20家。并購重組市場量質齊升,累計完成并購項目超200單、交易總額超1000億元,落地一批行業示范案例。加快打造并購基金矩陣,培育集聚優秀并購基金管理人,帶動社會資本形成萬億級“20+8”產業基金群,帶動重點產業鏈協同并購,構建完備產業鏈并購生態圈。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