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農業銀行A股股價延續近些天的強勁走勢,再創歷史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22日收盤,農業銀行A股上漲2.66%,報8.09元/股,從K線形態來看,實現“14連陽”;總市值為2.75萬億元,是目前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14連陽”這一頗為罕見的現象,背后推動因素是什么?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從板塊因素來看,銀行股股價前段時間階段性承壓調整后,“高股息、低估值”屬性再次凸顯,防御屬性對資金吸引力邊際增強,銀行股投資進入季節性順風期,保險、AMC、產業資本等資金對其具有持續配置意愿。
從個股因素來看,業內人士認為,農業銀行也有一些差異化特征,比如在縣域信貸、資產結構等方面的優勢,對業績增長、息差、資產質量等起到了正向作用。今年以來,農業銀行多次獲得險資增持,受到中長期資金青睞,在交易和資金層面,也獲得了市場追捧。
農業銀行的“14連陽”
10月22日,農業銀行A股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價站上8元關口,并實現“14連陽”。近14個交易日,農業銀行累計漲幅超23%,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58%,領漲A股銀行板塊。拉長時間看,農業銀行的持續走強行情開啟于2022年11月,三年累計漲幅已超2倍。
強勁股價也帶動市凈率(PB)回升。日前,農業銀行A股PB時隔多年重回1倍。券商研報稱,PB為公司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PB=1代表著每1元投資所獲得的凈資產為1元。截至22日收盤,農業銀行A股PB為1.06倍,超過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是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的兩家PB超過1倍的銀行。
對于農業銀行股價持續走高,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有銀行板塊整體表現回暖因素在發揮作用。銀行板塊具有高股息、防御性強等特征,四季度以來,在市場風格切換背景下,受到資金青睞,且長期資金對其偏愛有加。
此外,業內人士還表示,農業銀行具有差異化特征,比如在縣域信貸、資產結構等方面的優勢,對業績增長、息差、資產質量等起到了正向作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表示,截至2025年6月底,農業銀行以46.86萬億元的總資產體量繼續位居中國第二大銀行,超過建行的44.43萬億元,這是農業銀行自2023年三季度在體量上超過建行以來,連續8個季度穩住中國第二大銀行的位置。除財務指標外,農業銀行在個人客戶總數、員工數量等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今年以來,農業銀行多次獲得保險資金增持,資金面具有一定優勢。
深耕縣域市場的國有大行
從標的本身經營的差異化方面看,業內人士認為,農業銀行受房地產領域沖擊較小,風險抵補能力領先,在資產質量方面有一定優勢,增強了市場對其資產價值的認可。差異化優勢的來源之一,是農業銀行龐大而精密的縣域金融網絡。
農業銀行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戰略定位和聚焦“三農”主責主業,不斷提升縣域鄉村服務覆蓋面。農業銀行解釋稱,向縣域農村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相關業務統稱為縣域金融業務。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該行縣域網點占比提升至56.6%;縣域貸款余額已突破10萬億元,占全行境內貸款比重近41%;縣域存款規模近14萬億元,總存款規模31.9萬億元,占總存款比重超43%。縣域信貸正在成為農業銀行差異化發展和業績增長的“壓艙石”。
有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表示,縣域經濟和下沉市場的增長為農業銀行資產擴張提供了動力。存款成本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優勢比較突出,給農業銀行在息差保衛戰中爭取了更多空間。
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農業銀行縣域貸款規模增速達到9.3%,保持了高增長態勢;上半年,農業銀行在縣域金融方面的貸款平均收益率為3.09%,存款平均付息率為1.35%,存貸息差為1.74%,息差水平優于行業同期均值。
縣域貸款規模擴張的同時,資產質量并未成為負擔。上半年末,農業銀行縣域貸款不良率僅為1.2%,低于全行1.28%的平均水平。同期,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49%,這意味著,農業銀行縣域貸款不良率指標也優于全行業均值。
2025年上半年,農業銀行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凈利潤同比增長2.5%,增速在國有大行中領先,穩定的盈利為股價提供了支撐。
農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近期農行股價上漲是其內在價值重估與外部市場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基本盤看,今年上半年農行是國有四大行中唯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的銀行;農行股息率長期保持穩定且處于優勢地位,這可能是推動中長期資金對其進行配置的主要因素,近兩年銀行分紅相關主題的股票基金增多,一定程度上帶動銀行股上漲。此外,量化投資策略給部分銀行股帶來一定利好。
板塊再迎配置窗口期
事實上,A股銀行板塊近日整體回暖。10月22日,多數上市銀行股上漲,除了農業銀行外,江陰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等漲幅也均超過2%。今年以來,除了農業銀行表現強勁外,青島銀行、浦發銀行、江陰銀行、廈門銀行、渝農商行等漲幅也均超過20%,領漲板塊。
受資金偏好切換影響,今年上半年表現強勁的銀行股下半年出現明顯回撤,受防御性配置需求催化,銀行股近期再次開啟上漲行情。
光大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銀行股股價階段性承壓調整后,“高股息、低估值”屬性再次凸顯,在當前階段,銀行股估值具有多個積極因素支撐。上市銀行基本面韌性強,全年業績增長有穩定基礎。此外,市場不確定性上升引發避險情緒,銀行板塊防御屬性對資金吸引力邊際增強,保險、AMC、產業資本等資金具有持續配置意愿,有望對銀行股形成持續購買力。
“復盤近十年銀行板塊走勢,11月至12月跑出絕對收益的概率為70%,次年1月跑出絕對收益的概率為80%,銀行股投資進入季節性順風期。”王一峰補充分析稱。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的研報認為,經歷三季度的季節性調整后,銀行股步入周期性底部;預計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銀行股將迎來良好的投資機會。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四大因素共同支撐銀行股展開價值重估:一是股息派發窗口臨近,高股息特性對長期資金的吸引力顯著提升;二是利率環境企穩,有助于緩解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為保持盈利能力提供支撐;三是政策性工具落地,為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并引導信貸投向特定領域,優化資產結構;四是政策路徑可持續,當前的政策支持更加注重精準和可持續,為銀行業創造了更可預測的經營環境。
長江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祥云表示,從中長期維度看,低估值的銀行股股價走勢與市場慢牛方向一致,近一年伴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但在季度等短期維度內,受益于高風險偏好的成長股與受益于低風險偏好的銀行股走勢可能發生背離,銀行股間接發揮平抑指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