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貴金屬熱度持續升溫,不少相關基金產品開始調整申購限額。
10月22日,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證券投資基金(LOF)官宣調整大額申購、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制金額,自2025年10月23日起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100元。
無獨有偶,自10月20日起,國投瑞銀白銀期貨證券投資基金(LOF)的A類和C類份額的申購限額分別下調至100元和1000元,較之前的限額大幅降低。
受訪人士認為,多只貴金屬投資基金調整申購限額,主要原因是金銀價格在持續上漲后波動顯著加劇,市場短期投機情緒升溫,加大了基金管理難度。此舉有助于保障投資組合的穩健運行和持有人的利益,同時也向投資者發出金銀短期風險較高的信號,提示投資者保持理性、謹慎參與。此外,這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在市場過熱階段對潛在風險的警惕,以及對產品流動性的審慎管理態度。
申購限額“升級”
金銀價格持續暴漲,推動不少相關基金產品調整申購限額。
10月22日,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證券投資基金(LOF)官宣調整大額申購、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制金額,自2025年10月23日起(含2025年10 月23 日)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100元(含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以來該基金已連續3次調整申購和定期定投的門檻。
就在前一日的10月21日,該基金曾官宣,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1萬元。然而,一夜之間,投資者的入場門檻從“萬元級”降至“百元級”,呈現出斷崖式下跌,限購力度顯著升級。
10月18日,國投瑞銀基金也發布公告稱,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自10月20日起,調整國投瑞銀白銀期貨證券投資基金(LOF)的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限額。其中,A類基金份額的申購限額調整至100元,C類基金份額的申購限額則為1000元。
同樣,上述白銀期貨基金也并非近期首次宣布限購。公告顯示,該基金曾于10月15日起實施限制,其中A類基金份額單日限購6000元,C類基金份額單日限購4萬元。此次限購調整是其時隔僅三個交易日后的再度“升級”。
“多只貴金屬投資基金升級調整申購限額,主要原因是金銀價格在持續上漲后波動顯著加劇,市場短期投機情緒升溫,加大了基金管理難度。”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向記者表示。
在曾方芳看來,基金管理人進一步升級限購措施,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投資組合的穩健運行和持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釋放出金銀短期風險較高的信號,提示投資者保持理性、謹慎參與。此外,這還反映出基金公司在市場過熱階段對潛在風險的警惕,以及對產品流動性的審慎管理態度。
中長期仍看好
今年是貴金屬火爆的一年。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22日記者發稿,倫敦金現年內累計漲幅已超50%,而倫敦銀現年內漲幅更是已接近70%,遠超國際金價的漲幅。
除了上述多只基金調整限購金額外,不少機構也相繼提示貴金屬交易風險。
10月16日,上金所和上期所紛紛發布通知稱,近期影響市場不穩定的因素較多,國際貴金屬價格波動劇烈。請各會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繼續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同時,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與此同時,近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發布提示,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建議投資者基于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合理安排貴金屬資產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金銀價格近期已出現從“過熱”轉向“速凍”的態勢。數據顯示,10月21日,倫敦金現收盤大跌5.31%,報4124.355美元/盎司;倫敦銀現收跌7.11%,報48.622美元/盎司。這一劇烈波動表明市場情緒和價格的不穩定性,投資者需更加謹慎。
展望后市,金銀價格將如何演變?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
關于黃金,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分析認為,短期內,黃金在經歷下跌后將進入整理階段。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全球央行持續購買黃金、美聯儲的降息預期以及“去美元化”趨勢等核心支撐因素依然存在,黃金中長期上漲的邏輯并未改變。
賀金龍建議,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采取不同的黃金投資策略:對于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可通過黃金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或者黃金類基金參與市場,需合理配置倉位;對于交易型投資者,不建議追高,可在回調過程中分步式完成建倉,并且結合部分頭寸進行波段操作;對于激進型投資者,可考慮黃金相關的權益類資產,這類資產彈性更高,潛在收益也更大。
“鑒于黃金價格波動率有時會高于股市,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市場特性。不建議將資產過度集中于黃金單一資產,而應構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同時,需關注交易成本,或者考慮將資產配置交給專業人士來完成。”賀金龍稱。
關于白銀,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向記者表示,盡管短期內白銀價格可能受美元波動和投機情緒的擾動,但長期來看,在“通脹黏性+能源轉型+科技迭代”的三重驅動下,白銀正逐步從傳統周期品向戰略成長型資產轉型。
對于投資者而言,陳興文建議摒棄短期博弈思維,轉而以戰略配置的眼光看待白銀。他建議將白銀納入核心資產組合,通過ETF、期貨或貴金屬礦業基金等形式實現敞口布局,同時結合宏觀節奏動態調整倉位。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也表示,白銀當前處于“高彈性、高波動”階段,短期可能受情緒驅動,長期則依賴工業需求。限購基金釋放的信號偏向中性,市場分歧加大時,投資者更應保持冷靜,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