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再迎重磅利好催化。
今日(10月22日)早盤,A股、港股創新藥概念股全線爆發,昂利康、哈三聯、亞太藥業等多股直線漲停,藥捷安康一度大漲超25%。消息面上,信達生物宣布與武田制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新一代免疫腫瘤(IO)及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療法開發,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12億元)。
有分析機構指出,創新藥BD(商務拓展)延續火熱趨勢,當下中國創新藥資產兼具廣度和深度,其“質優價低”的特色正驅動中國創新藥走向國際,掘金全球市場,建議關注2025年四季度BD催化投資機會。
創新藥爆發
10月22日,A股開盤后,創新藥概念股全線走強,昂利康、哈三聯、亞太藥業、廣濟藥業強勢漲停,科拓生物一度大漲超15%,上海誼眾、舒泰神、特一藥業、益方生物跟漲。
港股生物制藥板塊亦大幅走高,藥捷安康一度大漲超25%,軒竹生物大漲超23%,創上市以來新高;信達生物一度大漲近10%,隨后漲幅迅速收窄、翻綠;博安生物、石四藥集團、盛禾生物等跟漲。
消息面上,信達生物今日早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10月22日,信達生物與武田制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旨在加速推進信達生物新一代IO及ADC療法開發。本次合作包括,兩款后期在研療法IBI363及IBI343,以及一款早期研發項目IBI3001的選擇權。
根據合作,信達生物與武田制藥將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開發新一代IO基石療法IBI363,并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武田制藥將在共同治理和協同一致的開發計劃下主導相關工作;同時,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63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地區的商業化權益。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43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獨家權益。此外,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001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權益的獨家選擇權。
信達生物將獲得12億美元的首付款,包括以認購事項方式獲得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信達生物亦有權獲得合計最高可達102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本次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信達生物還將獲得每個候選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的潛在銷售分成,除IBI363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采用利潤損失共擔模式。
當前,全球腫瘤藥賽道規模已突破2000億美元,PD-1專利到期引發的“市場空窗”,正催生新的競爭焦點。
作為全球TOP15藥企,武田近年在腫瘤領域受困于“有布局、缺重磅”,實體瘤管線更因多款項目數據不及預期被迫調整。此次豪擲114億,本質是瞄準PD-1迭代期的市場缺口,押注信達管線的“差異化爆發力”。武田全球腫瘤業務總裁Teresa表示,將這兩款管線定位為“顛覆式的腫瘤管線”,直言其“將成為武田2030年后重要的增長引擎”。
創新藥出海大潮持續
目前來看,中國創新藥出海大潮仍在持續。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創新藥出海合同總金額超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0%。
有機構分析稱,創新藥出海已成趨勢,歷年四季度都是BD集中落地的季度,康方生物、科倫博泰、百利天恒此前的超大額BD均在第四季度落地,國際大型藥企一般會在第四季度集中花完全年的預算。近3個月創新藥經歷了較長時間回調,調整幅度達到一定水平,在外圍擾動事件的影響下(實際并不影響基本面),當前市場預期已經降低。短期后續仍然有多個催化(包括歐洲腫瘤大會ESMO數據、三季度業績持續放量、BD有望持續落地),以及長期創新藥企業報表有望持續改善,對外出海維持高景氣度的趨勢,繼續看好創新藥中長期大級別行情。
醫藥BD交易(Business Development)是醫藥企業通過海外許可授權、聯合開發、并購等,實現研發成果商業化或市場擴張的合作模式,已成為中國創新藥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華源證券認為,第四季度BD有望加速,同時積極關注ESMO大會數據。據業內機構統計,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國內license-out交易共發生135起,首付款金額總計49.76億美元,總金額達到1029.96億美元,體現了國際醫藥產業龍頭對中國創新藥資產的高度認可。
華源證券指出,當下中國創新藥資產兼具廣度和深度,其“質優價低”的特色正驅動中國創新藥走向國際掘金全球市場,建議關注2025年四季度BD催化投資機會。
太平洋證券認為,在港股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雙重提升的背景下,創新藥Biotech的催化劑事件的關注度大幅提升。考慮到創新藥Biotech的IPO集中在2019—2021年,目前正處于其核心管線已充分驗證、但第二梯隊管線正在/即將讀出概念驗證(IPO時處于臨床前或IND階段,3—4年后出POC數據)的窗口期。
排版:王璐璐
校對:楊立林